DAV首页
数字音视工程网

微信公众号

数字音视工程网

手机DAV

null
null
null
卓华,
招商,
null
null
null
快捷,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云”看管理,融合是核心

来源:中国数字音视网     作者:cofee    编辑:数字音视工程    2010-07-06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询

咨询
所在单位:*
姓名:*
手机:*
职位:
邮箱:*
其他联系方式:
咨询内容:
验证码:
不能为空 验证码错误
确定

“云”看管理,融合是核心

机房由分散到集中,网络从异构到互动,资源由专有到共享,设备由真实到虚拟,设置由静态到动态,这些都是云环境下的信息系统现实存在的变化。相应的,管理也要实现标准化、虚拟化、自动化。

云时代催生管理变革

要对云环境下的数据中心进行有效管理,首先要弄清楚云环境下的数据中心管理有哪些新需求。

首先,云数据中心的基础设备更加规模化、标准化,由此带来了管理的复杂性。比如,一些互联网公司的业务依赖于多个数据中心,具体来讲包括上万台服务器、几千台交换机、海量存储等,如此大容量、跨地域的设备基于统一的IP标准协同集中工作,是传统数据中心不能比拟的,因此需要更智能化的设备管理。

其次,云数据中心为了节省成本,为了实现日益增多的业务,必须采用各种虚拟化技术。针对此,如何能以最经济、高效的方式让新增的业务能快速上线并快速运行?这同样是传统的数据中心未曾遇到过的问题。另外,以前的设备都是真实的,位置也是固定的,现在则是虚拟的,一个物理的设备可能还会包含多个虚拟设备,真实与虚拟之间怎么结合,这些都对管理软件提出了新要求。

再有,云数据中心的管理需求还体现在自动化方面。在云里面,当业务需要迁移、设备需要统一配置、故障需要及时检查排除、流程需要跟踪时,如何高效管理这样海量的设备和应用?当然需要通过自动化的手段来实现。

融合之道应对“云管理”

云管理不仅需要从底层资源的角度出发来保障业务和性能,也要从业务和性能的角度出发来优化网络。这意味着对云的管理需要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型和灵活的功能架构。

在云的标准化层面,应考虑满足大容量设备的管理。以往的设备管理往往是上千台的规模,现在的设备管理往往是上万台的规模,因此对管理软件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可以从采集和处理两方面进行化解。对于多个跨地域数据中心的管理,可以考虑在每个区域数据中心放置采集信息采集点,对告警和性能信息进行预处理,然后将重要信息汇总到总部的管理服务器。同时,管理服务器也可以采取类似“云”的后台架构进行部署,比如可以将不同的功能模块分别安装在多个服务器上,将负载进行分担,同时保留同一个界面的管理方式。

在云的虚拟化层面,应考虑满足虚拟化资源的管理。这可以从虚拟网络设备、虚拟机、虚拟配置三方面来分别考虑。虚拟化对网络的影响是扁平化,多个交换机可以合并成一个虚拟的网络交换机,这要求管理软件能够把这些交换机当成一个交换机来进行管理,在拓扑图上能够用特别的图标来表示,打开后又能识别和管理里面的每台交换机。同样地,随着虚拟化的广泛应用,管理软件不仅要实现对物理服务器的管理,还要能够识别出虚拟的服务器,实现虚拟拓扑展示和CPU、内存等关键信息的监控。。

在云的自动化层面,应考虑满足自动化运维的需求。云的设备是海量的,这要求管理软件具备批量配置的能力和跟踪审计的能力,并且与运维平台结合起来。

H3C的云管理核心思路是资源、业务和人的融合管理。第一个层面是实现网络、存储、计算等多种资源的管理,同时可以支持大容量横向扩展能力。第二层面是业务管理,在资源管理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相应的业务模型,并能够对业务模型随时进行调整以应对业务的不稳定性。第三层面是人的管理,参考ITIL等管理模型,实现可控的流程化管理,提高运维绩效。”H3C业务软件总工翟传璞表示。“H3C多年来在网络基础设施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实践,并且积极参与国内云计算用户的网络建设和管理规划,相信这些可以为用户带来贴合实际、不断完善的云数据中心管理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音视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或有侵权行为联系本站删除。(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可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一扫关注数字音视工程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

评论comment

 
验证码:
您还能输入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