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网功能成为下一代嵌入式处理平台重要特征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作者:tony 编辑:数字音视工程 2011-01-14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询

所在单位: | * |
姓名: | * |
手机: | * |
职位: | |
邮箱: | * |
其他联系方式: | |
咨询内容: | |
验证码: |
|
在未来几年内,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设备将以嵌入式产品的形式出现,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的“嵌入式互联网设备”。事实上,从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家庭远程控制到智能电视机顶盒、互联网电视以及数以百万辆拥有互联网接入能力的汽车,嵌入式互联网设备正逐渐从工业级应用渗透到普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主体,嵌入式硬件处理平台是否在未来几年内会以多内核架构为主,目前业界仍存在讨论;但是从功能性出发,毫无疑问,借助IBM智慧地球战略的全球影响力,在2011年,我们将看到更多具有联网能力的嵌入式处理器产品。
集成以太网MAC或硬件TCP/IP协议栈
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将其嵌入式设备连入互联网的传统方法,是选用一款MCU和一个以太网MAC。以往的MCU产品中很少内置IP和以太网接口,设计人员首先需要一个jack(插孔),将以太网信号转换成MCU可读取信号;然后,需要TCP/IP协议栈,在其上运行DHCP、DNS和任何想要使用的其他协议。TCP/IP协议栈通常由C语言编写并移植到MCU内。在实际设计中,选用哪种MCU对设计结果并无太大影响。如果所选用的是带Linux的ARM那么强大的MCU,那么在开发产品的时候就会非常简单。或者,设计人员还可以选择功能没有那么强大,但是价格更为便宜的AVR或者是PIC。
然而,利用软件实现整个TCP/IP协议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针对于此,设计人员可以选用适合的硬件TCP/IP协议栈产品,如韩国微知网络(WIZnet)公司的固件网络芯片W5100。该产品集TCP/IP协议栈、以太网MAC和PHY为一体。Lantronix也提供类似的模块,功能更为强大且更简单易用,但是价格也更高。
事实上,一直以来市场上用于嵌入式控制的以太网接口器件都非常稀少,而且这些器件大都是为PC应用而定制。为了形成更加紧凑的解决方案,现在越来越多的MCU制造商,开始把MAC部件集成到标准的8位或16位MCU架构中,甚至有些厂商将硬件TCP/IP协议栈与单片机相结合。
Microchip很早就提供专为嵌入式控制市场设计的10Mbps以太网解决方案,而现在,更有集成10/100 MAC的PIC32单片机、集成MAC / PHY的PIC18单片机、独立的以太网器件以及免费的TCP-IP软件栈。Microchip的PIC18是一款使用非常广泛的以太网MCU产品,只需添加一个magjack并从Microchip网站下载TCP/IP协议栈即可执行工作。
ST最近也增强了其基于ARM Cortex的STM32产品线,加入了片上以太网功能(STM32F107系列增加了一个10/100以太网MAC),以完整的硬件支持IEEE1588精确时间协议,使设计人员能够为实时应用开发以太网连接功能。
而我们在文章中最先提到的专注于以太网系列产品的WIZnet公司,新近在W5100全硬件网络芯片功能的延伸和升级上,推出了结合主控芯片的W7100,集成了8051标准单片机和全硬件解码TCP/IP以太网协议栈。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