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灯光DMX512控制协议详解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作者:cofee 编辑:数字音视工程 2011-02-24 00:00:00 加入收藏
DMX512协议最先是由USITT(美国剧院技术协会)发展成为从控制台用标准数字接口控制调光器的方式。DMX512超越了模拟系统,但不能完全代替模拟系统。DMX512的简单性、可靠性(假如能够正确安装和使用的话!)以及灵活性使其迅速成为资金允许情况下选择的协议,除了调光器外,一系列不断增长的控制设备就是证据。DMX512仍然是科学上的一个新领域,具有在规则基础上产生的各种奇妙技术。
EIA485(RS485)
DMX512是围绕工业标准EIA485接口设计的。EIA485属于接口、电压、电流等的“电”端。
系统是基于沿着屏蔽导体双绞线的向下对称发送而建立的。这种缠绕结构确保所产生的干扰会同样地作用于两个信号,因此保证了一致的数字定相。所用的导线应该是由一条或两条双绞线、箔片和编织筛所构成的合适的数据导线。对称音频导线则不能完成这个工作。
通常地,就如任何网段一样,导线两头应该有两个终端。灯光控制台通常在一头作为终端,而另一头应该只有一个120Ω的电阻。
EIA485规范只支持“雏菊链”或每段上最多以32个“单元负载”所构成的串行网络。制造商声称每段可以长达1000m。但是,要特别指出的是,中继器的作用应该考虑到700m或800m左右,这样可以防止环境的异常。
XLR连接器的针口分配(表1)
针线 信号
1屏蔽 地/0伏
2内部导体(黒) 数据–
3内部导体(白) 数据+
4内部导体(绿) 备用数据-
5内部导体(红) 备用数据+
DMX512控制线采用5针XLR(有时候是3针)连接设备(如表1);母接口适用于发送器,而公接口适用于接收器。
规范中建议用一条两对导线(4个连接口)来实现屏蔽,虽然只是需要其中一对。第二对导线用于未指定的可选场合中。
必须注意的是一些调光器使用这些线来指示故障和状态信息。如果调光器用第二个信道,则需要专门配置的分路器和中继器。
把线连接到逻辑电平最安全的方法是使用一个“标准”接口IC—TexasInstruments的SN75176B,如果要实现连接以及隔离,Burr-Brown的ISO485P是好的选择。使用这些接口方法为每个设备提供一个额定的单元负载,这些设备都允许在段上最多安装32个接收器。
不推荐通过直接横跨线路来连接高灵敏度光隔离器的直接联机接口方式,它所提供的负载会比正常接收器的负载大5倍左右,从而减少了在段上可安装的接收器数目。另外还会引起失真,增大出错率并导致符合EIA485的接收器出现故障,这些都是坏消息!
资料
资料发送基于一种8位异步串行协议,带一个开始位(低电平)和两个停止位(高电平),没有奇偶校验。因此一个资料帧有11位元。由于每一位的宽度是4祍,所以发送一个帧需要44祍的时间。如果线路要发送一个连续的数据流,则会产生250000b/s的资料率,或称250k波特。
8位字对于每个调光器允许以0到255的范围来发送256个独立级别。
开始位和停止位用于使发送器和接收器同步。资料线通常处于高电平;实际上它空闲时会处于高电平状态(更多的是处于这种状态)。开始位的出现促使接收器投入工作,后面的8位元资料被扫描且被译码(希望如此)。然后接收器等待停止位到来,停止位过后会再次出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停止位有两个理由:让接收器有充分的时间处理输入的资料;让线路处于高电平的状态,这样下一个“开始”才能被检测到。图1描述了一个帧里面的位电平,这个帧中含有资料“0”和“255”。
迄今为止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但是还没有完,DMX512最多可支持512个调光器,现在我们只看到了第1个,那么怎样为所有的调光器处理资料呢?答案是简单的,只是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好的,就是那么简单。不过现在的情况可不是那么简单了,我们在段上取得了一个数据流,但是没有办法辨别哪一帧是属于哪一个调光器的。看“DMX包”部分的提示。
DMX512“包”
DMX512包是这个标准的核心,它由一个包含深层同步信息的帧集合构成,其中的深层信息也就是一个“Break”和一个“Mark-after-break”。就是这个信息使接收器能够检测到一个帧的开始,因此能够处理接收到的资料。
帧定时检验显示了线路处于低电平的最长时间是4祍(开始位)+8×4祍(资料位)=36祍,但是一个“Break”包含至少88祍的“低电平”,这两者的不同很容易被检测到,可用于调光器的同步。
“Mark-after-break”在线路上是“高”状态,至少8祍时间的宽度,“Mark-after-break”是必需的,因为这样才能检测到“Break”,否则帧的开始位会紧随“Break”,使线路一直陷入低电平状态。此时将会非常混乱!一个描述“包”的图2有助于说明以上问题。
“0”数值表示后面的帧包含调光器级别的信息。另外的255个代码在规范中没有定义,但是一些制造商却使用了其它代码来发送产品的特殊信息。一个接收了非零开始码的调光器“将会”忽略包余下的部分,不过要小心,它不会总被检验到!
定时总结(表2)
最小 最大
Break 88μs1秒
Mark-after-break 8μs1秒
Inter-frame-time 0μs1秒
“Inter-frame-time”用于减低资料率。有些调光器不能处理高速运行的资料,或者在控制台处理其它任务的同时用于“插入”发送过程。它的数值可以在0到1秒之间。
规范中对于定时设置了一些限制。
从表2可以看出,资料率有很大的扩展性,但是要注意的是,不允许线路状态持续处于“高”或“低”状态超过一秒的时间,而且此时应该考虑出错的条件。
差不多DMX512系统中出现的所有误操作都是源于系统知识的缺乏。引起问题的一个地方是在信号分离中。记住,系统以段终结的方式运行。简单地把线路分离(看上去是符合逻辑的)会由于欧姆量的反复变化而不能工作。这样做容易导致信号的破坏。
解决办法是使用“分路器”和“中继器”,通电设备“监听”段上的资料,然后进行广播,或根据需要在下一个段上“重现”。
DMX512控制协议由来简述:
可控硅调光器诞生,开创了计算机灯光控制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的升级换代,灯光控制台也取得迅速发展。
随着可控硅技术的进步,新型抗干扰扼流圈的研制成功,可控硅调光器进入了演播厅、宾馆、主题公园。硅元件体积缩小,耗电减少,成本降低,舞台、演播厅使用的可控硅数量成倍增长,一套系统由开始时的几十路发展到今天的几千路。演出样式的多样,演出规模的扩大,使灯光控制的形式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计算机灯光控制系统由模拟传输到DMX数字传输进入到当今的网络系统传输。回顾演出灯光控制设备发展的历程,对正确评价当前的各种控制系统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将不无益处。
一.模拟传输时代
计算机发展经历过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个时代,计算机灯光控制系统开始于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六十年代),而真正成批的生产和使用则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即微机时代(七十年代)开始。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微型计算机解决了小型化和稳定性的问题,当时的剧场或演播厅中所用可控硅调光回路数一般只有几十路,控制信号使用直流模拟电压(例如常用的0到10伏)。计算机内部处理的是二进制的数字,对每一个调光回路,计算机根据原先存储的数据和现场控制的信息,计算出该回路的亮度数据,一般用八位二进制数存储单元(1个字节)表示亮度等级,十进制数字表示为0到255。把各回路的亮度数据(0到255共256个数字等级)变换为控制可控硅调光器的0到10伏的控制电压,计算机输出接口电路要解决这一由数字信号到模拟电压的转换并分配到每一路可控硅调光器的控制信号线上。这一任务由数模转换电路和多路电子开关来解决。
模拟传输的计算机灯光控制台框图如图-1。虚线内为控制台,输出接口电路由D/A控制器和电子多路开关组成,每路调光器一根控制线,加上公共的“接地线”。控制台引出许多控制线,接到可控硅调光柜。这是一个多线制的时代,大量的控制线一般用多条多芯电缆来连接。由于传输直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较好;但当控制台与调光柜距离较远,或调光器分散安置的情况下,布线比较麻烦,不够灵活。
模拟传输方式使计算机技术正式进入灯光控制领域,出现了大量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灯光控制台,各种控制功能登台亮相,取长补短,不断改进,为计算机灯光控制技术的成熟完善和普及应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DMX时代
随着舞台灯光技术的发展,调光回路数的增加,剧场中的灯光控制室位置移到观众厅的后部,以便于对舞台灯光的控制,而调光柜则宜安置于观众厅前方离舞台较近的地方,以便于供电。灯光回路数的增加(二百路以上),导致信号线的增加,前面所介绍的一路一线,传送模拟信号的方式,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都不方便。尤其随着演出形式的多样化,需要控制台的位置也能动一下(如暂时移到观众厅中,甚至舞台上),更有流动演出或体育场式的演出场合,控制台安放在现场操作,流动式调光硅箱需分散安放,更需信号线的减少。上述传送模拟信号的多芯电缆方式显得很不方便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种由一块芯片集成了CPU、片内RAM、片内ROM、并行I/O(输入/输出)接口、串行I/O接口的单片机出现了,用单片机制作的智能化接口电路,将并行输出的数据转换为在两根线上串行传送的信号变得容易实现;在接收端将串行传送的信号数据接收后再转换为并行的数据也同样简单。串行传送的总线也经过长期的改进,出现了传送速度高,距离远,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标准和相应的模块。当时国际上几个主要的灯光控制系统制造商推出了在计算机灯光控制台与可控硅调光柜之间只用两根线(或稍多几根线)串行数字传输(或数字加模拟都串行传输)的解决方案。如SMX,AMX192,CMX,PMX等在传输速度、数据格式等都互不兼容的传送方式。虽然串行传送方式具有信号线少而连接方便的问题,但是无法解决各制造商的设备之间不能互连的问题。
为此在计算机技术发达的美国一个并非正式的标准制定者——美国剧场技术协会(United State Institute for Theatre Technology,Inc)于1986年8月提出了一个能在一对线上传送512路可控硅调光亮度信息的DMX512标准,这是一个关于计算机控制台和调光器之间数据的数字传输标准(后又在1990年4月进行了局部的修订)。
提出DMX512方案的美国剧场技术协会虽然不是一个正式的标准制定机构,但是由于DMX512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很快为全世界的制造商和用户采用,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十多年来,直至今天,几乎所有的灯光控制台和受控的设备都兼容了DMX512的协议标准。
因为有了这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制造商之间的设备,只要遵循这一协议,都能互连控制。两线制的时代真正的到来了。
单片机的原理如下图-2
单片机内部的ROM中储存将并行数据转换为规定格式的串行信号的程序编码。在灯光控制台中加入一块单片机的接口电路板,原灯光控制计算机将输往各调光回路的亮度数据送到单片机中,单片机将各路亮度数据转换为串行的符合DMX512协议的信号,送往各调光器。数字传输的计算机灯光控制台框图如图-3。
DMX-512标准在通讯的电气标准上采用了EIA-485标准。它采用平衡输出的发送器,差分输入的接收器。
发送器有一对输出线,当一根线上的信号为高电平时另一根线上的信号变为低电平,反之亦然,线之间的信号极性因此翻转过来。这两种状态分别代表“1”和“0”。一般情况下,传输线路只用两根线,不用公共地线,线路完全平衡。这使得通信双方由于地电位不同而对通信线路产生的干扰减至最少。再配以先进的专用接口电路,传输的稳定性也相当好。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
传送数据采用异步的串行格式。调光器的亮度数据被顺序地发送,从调光器1开始,到最后一个调光器结束,直到第512的最大值。
在第一个亮度发出以前,先送出一个复位信号(BREAK)。复位信号(图-4中的①)由持续至少88微秒的一个低电平(2帧时间)或再长的持续时间组成。并且在后面紧跟一个空的开始代码。接着开始顺序传送亮度信号数据。
有效的调光器亮度将是十进制0~255,代表调光器的亮度输入控制值由关闭到完全亮足的线性关系。
在复位(BREAK)和开始代码之间有一个标记,它的持续时间(参见图-4中的②)将不少于8微秒并且不大于1秒(所有的DMX512/1990发生器将在BREAK后产生一个不少于8微秒的标记)。
跟在复位后的空字符(所有位都为零)是一个特殊定义的字节。空字符开始表明随后的数据作为顺序的一路路8位的调光器的亮度信息。
每个亮度数据的传输格式如下:
第1位为开始位,低电平;
第2到第9位为调光器的亮度数据位,由最低的位到最高的位,正逻辑。
第10,11位为停止位,高电平。无奇偶位。
数据率为每秒250千位(250 kHz)
每位时间为4.0微秒
每帧时间为44.0微秒
512个调光器数的最小的更新时间为22.67毫秒
512个调光器的最大的更改率为44.11次/秒
由此可见,DMX512发出的一串数据,除了开始的复位信号,大于8微秒的标记及一个“0”的数据外,都是一个个亮度数据,最多512个。
在图-4表示的DMX512数据格式中,⑨表示无信号时或两个数据包之间线路保持高电平的时间;①为复位(BREAK)信号;②为大于等于8微秒的标记;③为串行传送的一个字节的亮度数据;④为低电平的开始位;⑤为最低位;⑥为最高位;⑦为两个高电平的停止位;⑧为两个字节的亮度数据之间可允许的高电平的间隔时间。
图- 4 DMX512所采用的EIA-485的电气标准是一个总线型的传输线,任何一个接收设备只要接在这两根传输线上,便可接收控制台发出的数据信号。采用DMX512协议标准传送灯光亮度信号,在接收端,数字传输可控硅调光柜需附加一个解码器,解码器的框图如图-5: 接收DMX512信号并从中取出本身需要的亮度数据的设备称为解码器,解码器将在接收过程进行计数,取出本身需要的数据。例如对于96路的调光柜,第一个调光柜将接收第1至96个数据;第二个调光柜将接收第97至192个数据……。为了让每个调光柜的解码器知道本身的编号,每个解码器上都有一个编码开关,使用前必须拨到规定的数字,解码器中的CPU在每次开机时会读一次这个开关,便知道将从第几个数据开始取用。 DMX512不仅解决了一对双绞线传输所有可控硅调光回路亮度信息的问题,还使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台与调光器得以互联。 后来开发的许多效果灯具或灯具的附件如:电脑灯、换色器等等,都把控制逻辑凑合到0到255的范围,即可通过DMX512线路传输控制信号。一个计算机灯光控制台可同时控制调光器、电脑灯和换色器灯,减少了演出工作人员,提高了演出效果。
| ||||||||||||||||||||||||||||||||
三. 网络时代 1、灯光控制设备的网络化趋势 自从DMX512被推出以来,世界变化太大了,对控制信号的需要也更大了,对于未来的要求,DMX512提供的能力,已经感到太有限了。灯光回路数更多(一千路以上,许多新工程有几千台控制的设备),控制点的增加,除了调光器,换色器、频闪灯、电脑灯的各种动作以及音响设备,一些自动化的舞台设备,纷纷加入被控制的行列,512路的控制总数,很快捉襟见肘。另外,反馈信号的需要,更多的控制点的要求,备份控制台的使用都要求传输信号的信息类型和信息数量大大增加,这些都对这一对信号线提出了改进的要求。USITT已不能胜任这一任务,把DMX512的维护转移了到ESTA(Entertainment Services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娱乐服务和技术协会)。ESTA是代表北美的娱乐技术行业的一个非盈利性的行业协会,从事行业有关领域的事务,如技术标准的制订,客户服务,设备质量,行业惯例,保险,及信用报告等。ESTA接手DMX512后,组织了专门的小组,负责对DMX512的修改和补充,规范化,以适应越来越多的修改要求,使成为一个真正的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承认的技术标准,并命名为DMX512-A(如增加一对原来备用的线,作为双向传输之用;将开始的一个空字符规定了不同的编码,给其后的一个数据包定义为不同的意义等)。但他们也有一个原则,就是要向前兼容原来的所有DMX512的设备,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以及避免被大量原来使用DMX512设备的客户所抵制。因此修改只能是有限的。不能给予太多的期望。因为DMX512不是在现代网络技术标准下开发的,DMX512难以在更大、更复杂的系统中应用,否则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几乎是没有可能,只能是部分的改进,但是在中小型的控制系统中,或作为局部的系统控制,新的DMX512-A将在作出脱胎换骨的更新后与下面提到的网络标准同时长期共存。 在这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技术迅速在全世界普及。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又密切结合的产物,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通信系统,大大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而借助于计算机的通信技术又为各计算机之间信息的快速传输、资源共享以及协调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手段。两者结合的网络技术,在全世界发展迅速,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因特网将整个地球相互连接起来。局域网在技术上更加成熟并且普及。领舞台技术之先的灯光控制也同样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际上几个规模较大的灯光控制设备制造商开始考虑用局域网的技术引入灯光控制系统。对网络技术的认识和运用是逐步深入的,开始,只是在控制台的计算机中加入了网络接口,从控制台到各被控点用网络线相连,控制台输出网络信号,以解决DMX512在一条线路上只能传输512路亮度信号的限制,利用网络技术的大容量、高速度,一条线路上可同时传输几条DMX512的信号。到被控点,用解码设备,将网络信号转换为DMX512的信号。网络功能突破了DMX512对512路的限制,而且网络功能中增加的内容可用来传输其它的控制信息,使用多个控制台多点控制、分级控制、备份控制等等要求有了实现的可能,另外利用网络信号的双向传输功能,将调光器等被控设备的状态信息及时反馈到控制台也有了可能性。当然,早期的应用规模不大。各制造商采用的网络类型五花八门,网络功能应用的水平参差不齐。 笔者曾经为一个有六个大型互动式展厅的展馆设计一个灯光控制系统,由于总设计要求展厅中一个个展项要象一个个小型的舞台,动态演示不同的灯光效果。我们选用了一套舞台灯光控制系统,每个展厅有一个灯光控制室,每个控制室有一台灯光控制台,一到二个调光柜,组成一个子系统;整个展馆有一个总控制室,总控制室中有一台主控制台和一台备份控制台。所有控制台用一个网络相互连接(如图-6)。
图-6 在这样一个控制系统中,各控制台可以独立调试、控制各展区的灯光效果,编排、存储灯光场景;主控制台既可以对各控制台学习、备份,也可以对各展区控制台进行统一控制。
| ||||||||||||||||||||||||||||||||
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灯光控制中常用备份控制台。传统的备份方式通常是将两个相同的调光台放在一起同时工作,两者大者优先,当主控台失效时,再通过副控台进行控制,由于主、备份台之间没有相互学习功能,通常在演出前要将演出效果编入主、备份台中,这样既浪费资源,又达不到最佳的跟踪备份效果。采用网络化数字调光技术,将主控台Strand550I及各个展区的分控台Strand510I连接成一个灯光控制网络,在网络中各控制台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备份,当六个展区中任何一个分控台失效或几个分控台万一同时失效时,主控台550i会自动跟进控制,从而保障系统控制的正常进行;备份台510I又对主控台550i进行跟踪备份,作为第三级保险,即当主控台也失效时,备份台510I会自动跟进输出,以保整个系统万无一失。 2、ESTA组织的ACN网络协议和标准 由于各制造商采用的网络类型不同,网络功能应用的水平参差不齐。更谈不上相互设备间的兼容互连了。前述北美的娱乐服务和技术协会(ESTA)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计划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ACN(Advanced Control Network.—先进控制网络)。 全套ACN的体系结构由一系列子协议组成,类似于TCP/IP的方法它还涵盖IP,UDP,SNMP,等等。
其中: 可见ACN是以TCP/IP为基础,定义在TCP/IP与应用层之间的一系列子协议组。其中会话数据传输协议(SDT)是为了与UDP配合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利用设备描述语言(DDL)的设备管理协议(DMP). |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