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页
数字音视工程网

微信公众号

数字音视工程网

手机DAV

null
null
null
卓华,
招商,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从村村通电话到“村村信息化”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cofee    编辑:数字音视工程    2011-05-13 00:00:00     加入收藏

从村村通电话到“村村信息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近日透露,我国计划在“十二五”期末,将通宽带村比例从目前的约80%提高到95%,力争已通电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基本完成我国乡镇的信息下乡“四个一”:一乡一个信息服务站,一村一个信息服务点,一乡一个网上信息库,一村一个网上信息栏目。
 

  据最新统计,“十一五”时期,村通电话工程累计直接投资500亿元,使100%的村通电话、100%的乡镇通互联网、94%的自然村通电话,全国近一半乡镇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站和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数以亿计的农民借助电波搭上了信息时代的通信快车。

  100%的村通电话意味着农村信息化取得阶段性成果,村通工程实现了从最初的“通电话”的目标到“信息化”的飞跃。如果说城市正在完成由电话网向信息网的转型,那么,在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同步完成转型。这一步,帮助农民跨越了数字鸿沟,把农村、农民带上了信息高速路,带上了发家致富路,带上了文明生活路。

  目前,我国三分之一的乡镇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应用入户、服务到人”。东部省份90%的乡镇、中部省份70%的乡镇、西部省份50%的乡镇,实现了“四个一”目标。

  “十一五”时期,有2650个乡镇通上了互联网,3690个乡镇通了宽带,使“乡乡能上网”成为现实,75%的村基本具备互联网接入能力。农村通信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帮手,而且在加强农村治安、抢险救灾、构建和谐社会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们也看到,“十一五”时期,虽然电信业迅速发展,但农村信息化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信息化建设协调难度较大,电信普遍服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城乡之间的电信服务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和城市互联网普及率相差大约40个百分点,城乡之间巨大的“数字鸿沟”不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农村信息服务水平仍有待提升。目前农村信息化的主要瓶颈是涉农信息资源及信息应用不足;涉农信息资源分散在不同的部门,资源开发滞后而且无法共享,服务手段和涉农信息发布收集渠道有限;农村信息平台有待完善,信息内容开发有待加强,信息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共同编制《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年)》,就是计划通过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站,使信息服务真正为农业、农村的发展起到作用,并将加快农业物联网应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智能农业”转型,这些正是农村信息化深化的目标。

  当前,村通工程不仅为农民提供简单的语音通话,还能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更有效的信息服务、更便宜的资费。各地各部门已经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农业信息服务方式,通过实施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项目,相继建立“12316”三农热线电话、农业信息网站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相结合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实现农业技术、市场、政策等信息及时有效地传播。现阶段的农村信息化成果正在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已经为实现“十二五”时期农村信息化目标打好了基础。

  进一步明确目标,采用普遍服务长效机制,实现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把农村信息化推向纵深,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农村信息化要通过政策支持来解决普遍服务长效机制问题,辅以采用新兴信息技术,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平台共建、多方共赢为原则的新运营模式,切实把农村信息化发展推向纵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或有侵权行为联系本站删除。
扫一扫关注数字音视工程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

评论comment

 
验证码:
您还能输入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