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显示技术的走向:绿色 柔性 触觉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编辑:ann 2011-12-19 09:08:48 加入收藏
由于TFT-LCD市场日趋饱和,企业利润逐渐下降,平板显示市场急需新的产品形态和技术来激活市场。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以及面板巨头纷纷把目光聚焦在了下一代显示技术的研发上,OLED、电子纸等新型显示技术已经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报选取近期举办的“中国·北京2011国际平板显示产业高峰论坛”部分代表性的观点,以飨读者。
日本NTTDOCOMO先进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福本雅朗:
触觉是显示的下一种感觉
未来的设备会有触觉的功能。触觉显示屏会用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此外,将来不仅能够看到3D,还能“摸”到它,这是一个发展方向。
未来的设备会有触觉的功能。触觉显示屏会用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它的优点在于便携性,通过触觉进行控制,操作非常直观,未受训练的用户是非常适合的。还有低成本性,用户界面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改变,不管在任何设备上。
不过,也存在一些缺点。目前,触觉反馈比较差,接触后不能得到很快反馈;另外周边按键比较难击打,导致响应速度不够快,有时还可能敲错按键。表面太光滑是另一个问题。
我们下一步需要对触屏进行改善,并制定了几个目标。第一个就是要做积极性的计件机制。起动器是一种电子产品,与显示屏进行连接,用户甚至可以通过脉搏的信号进行启动,通过信号能生成不同信息。对于大型显示,触摸屏非常有用。包括影院里,可以在电影院荧幕上安置这种屏幕,直接能触碰荧幕换画面。
另外,可以用在3D设备上。将来不仅能够看到3D,还能摸到它,这是一个发展方向。感觉分两种:一种是触觉,触觉是表面的,是质感的感觉;另一种是压感。触觉不难实现,给手指尖一些信息就能够获得这种触觉。不过,压感是不太容易传达给用户,也需要在设备上做一些改进。
针对3D,同样也设定了新的目标。通过压感了解物品运动,比如说流动感。具体机制是通过压力产生磁性来提供信息的反馈,然后激活触屏形成磁场。这个磁场需要一些连接,但要实现无线的。此外,还需要电池。在手指上要套上一个东西,这个设备里面也要有电,形成电池场。显示屏对于磁场的影响还要做进一步的分析,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下一个阶段就是与3D结合在一起,有这样的立体相机,手指尖能够通过磁场最终成为3D显示。利用这样的系统,用户可以触摸到空间当中展示的内容。
对于新的显示装置来说,也有一些要求。根据人机互动的研究,第一点要有全视角HMD(头戴式可视设备)的装置,现在HMD视角太窄了,我们需要它的视角跟人眼一样达到180度视角,第二点要求要有很大的VRD(虚拟现实立体显示器),现在太小了,图像动态会有一些失真,自动光轴的调整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第三个要有超亮的显示屏,这样在仲夏阳光下也可以看。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