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是彩电业转型必由之路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编辑:ann 2012-05-23 09:41:54 加入收藏
我国《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以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为主的视听产业销售产值比2010年翻番,达到2万亿元,出口额达到1000亿美元。近年来,我国家电业转型升级取得较大进展,彩电整机企业积极向芯片、软件、背光、模组、面板等上游领域延伸,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及配套产业建设也取得一定突破。同时,彩电产品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升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彩电业规模不大,这需要彩电企业进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创新,使彩电终端产品与内容服务融合发展。
观点一:终端产品与内容服务融合发展
中怡康黑电研究总监彭显东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加速融合将促进彩电业的转型。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乔维也认为,三网融合步伐的加快会推动终端产品与内容服务的融合发展。
但是目前,随着技术的升级,彩电产品本身进步飞速,智能电视、云电视等高端产品正推动彩电业转型升级。过去,彩电厂商卖出一台电视机,就算成交了一单生意。可如今,随着智能电视涌向市场,卖出一台电视机对厂商来说仅仅是生意的开始,通过这个终端,厂商还要试图卖内容、卖服务,持续经营这笔买卖。乔维告诉记者,“内容+服务+终端”的商业模式已在ITC领域普遍显现出来。创维集团新闻发言人李从想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彩电业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显示技术的进步,比如从原来的CRT到现在的液晶,再到未来的OLED;另一条就是终端与内容的融合发展。
据彭显东介绍,终端与内容的结合包括彩电企业和广电运营商的合作,为消费者提供VOD视频点播,或者把IPTV直接接入电视。2010年至今,国家广电总局共向CNTV、百事通、南方传媒、华数等7家单位发布运营牌照,彩电厂商可与之合作运营互联网音视频内容的相关业务。目前,创维与南方传媒、百视通、华数进行合作,康佳与百视通展开合作,海信也与中国网络电视、百视通、华数牵手,长虹、TCL则选择与华数结盟。
李从想告诉记者,在内容方面,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终端厂商没有内容资源,目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和广电运营商合作,并加大合作力度。但据他介绍,在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当中,硬件厂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从内容提供商那里分享到利润。他解释说,消费者看电视的时候也在消费硬件和内容,而内容的实现也是通过硬件产品来完成的。看来,终端厂商若与内容提供商加强合作、实现共赢,还需要双方不断磨合,寻找最佳的商业模式。
除了内容提供商提供的音视频资源,彩电厂商提供的各种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正是因为有了应用,内容和服务才得到了扩展。”乔维说,“比如通过‘云’,消费者可以共享视频、应用等各种内容,目前很多彩电厂商都在尝试研发自主操作系统,通过构建自己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应用,再通过这些应用获得附加值,从而找到新的商业模式。”
据了解,创维今年推出了“健康云电视”,电视中内置了健康指标检测等应用。通过这些应用,消费者可以进行日常检测,目前这些应用是免费的,但厂商未来很有可能将这些应用进行延伸、拓展,变为可赢利的应用。另据了解,康佳与中国银联合作,使其电视产品具备了支付功能,不但迎合了当下的“电商热”,也是为新的商业模式铺路。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新认为,智能产品正从硬件为王到“软硬兼施”的状态过渡,甚至软件今后将成为产品开发的主导力量。在他看来,内容和服务是智能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当前,消费者使用电视的自主性越来越强,已不局限于选择节目,还会进行上传信息、下载应用等各种互动,彩电IT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彩电厂商必须具备“一站式”服务能力,从产品安装到调试、从指导消费者使用到持续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智能化时代对彩电厂商的后台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彩电业的商业模式很简单,整机企业卖产品,广电卖广告。”彭显东说,“告别单一商业模式、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是大势所趋,不但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成为市场增长点,也能提高对消费者的服务能力。”
观点二:软件平台是智能化的基础
彩电产业迈向智能化的过程中,软件平台是关键。长虹技术中心基础技术研究所所长展华益向《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软件平台包含操作系统、内核、中间件、应用框架等,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
就拿操作系统来说,据彭显东介绍,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电视一般采用Android系统和Linux系统,Linux系统所占比重还不小,但厂商当下更倾向于Android系统,未来Android系统还会有更大的份额。其实不只是智能电视,Android系统早先占领的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但随着操作系统的风头盖过产品本身,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终端厂商都开始着眼于开发自主操作系统。
目前,国内几大彩电厂商已经在进行相关研发,比如康佳的Omi系统、长虹的轩辕TVOS系统、海信的HITV-OS系统等。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认为:“现在是全球化市场,进军操作系统,中国企业的愿望是很好的,创维也希望搞一个这样的操作系统,但我们在目前阶段没有这个资源。”彭显东也表示,从战略层面来看,发展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是必然之举,但就当前彩电业的发展阶段来看,采用Android系统还是较为稳妥和理性的选择。
彭显东说:“第一,在成本上,研发一个操作系统,前期投入非常大,单个企业将面临不小的压力;第二,从市场来看,Android系统的市场接受度很高,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就PC而言,Windows系统运行这么多年也没有被取代,而目前唯一能与Android系统叫板的也只有苹果iOS系统,所以如果推出一款新的操作系统,要获得市场认可也需要一段时间。”
尽管如此,但Android系统一统天下的局面难免让厂商们如坐针毡,从苹果、谷歌、三星之间旷日持久的“专利战”就不难看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势在必行。展华益告诉记者,自主研发操作系统十分必要。他说:“Android系统是外来品,采用这一系统面临知识产权的问题,难免受制于人。彩电厂商通过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也可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他同时表示,研发自主操作系统,企业也可以单独运作,实现“单个突破、纵向传播、横向推广”。
其实,在研发过程中,如果单个企业力量有限,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也未尝不可。2011年,海信、TCL、长虹成立了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联盟,致力于围绕智能终端产业链相关技术和服务,开展联合研发、推广应用、产业标准化、产业链建设等工作。该联盟去年发布了我国首个应用商店技术标准,不久前又推出了智能电视操作系统STV OS。专家表示,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需要由整机企业来带动,协同彩电企业、手机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共同开发,市场应从竞争走向竞合。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路程博士认为,中国智能操作系统的研发应该参照国外成功标准的案例。一方面,技术开发水平很重要,要有完备的技术开发模式;另一方面,要有体系化运作模式,有组织地去推广,并对相应产品进行检测和认证。这样产品的兼容性就会比较好。
的确,仅仅推出一款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其实是远远不够的,软件平台应呈现出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这就需要体系化运作,而操作系统只是提供一个框架,消费者真正能够体验到的是基于这个平台上的各式应用。彭显东告诉记者,Android系统是开放的,也是市场成熟度很高的,在这一框架下,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应用,也会不断地吸引开发团队为其研发各种应用。相对而言,研发一款自主操作系统不但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和时间,研发成功后,基于此框架开发出各种应用也并非易事。
据展华益介绍,厂商可以通过开源社区的形式来推广自有操作系统,以分成或者设计大赛的方式来吸引开发者,长虹已经做过这样的尝试,目前轩辕系统的应用达到上百个。对于我国彩电厂商来说,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而在迈向智能化的过程中,搭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平台,并在此框架下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应用,厂商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观点三:TFT-LCD与OLED权衡发展
提升我国彩电业的竞争力,上游配套产业规模化发展至关重要。面对具有相当规模的国际巨头,中国企业要想获得话语权,就必须建立适度的生产线规模。近年来,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京东方和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相继量产,再加上南京中电熊猫10代线也计划投资建厂,国内大尺寸液晶面板供应能力大大增强。
深圳平板显示行业协会秘书长孙政民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我国彩电需求量未来将有1亿台的市场规模,在日本和韩国弱化TFT-LCD面板业务时,我国要规划布局高世代TFT-LCD生产线及其配套产业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到‘十二五’规划完成时跨上更高的台阶。”
中国大陆高世代TFT-LCD生产线建设加速,使全球平板显示产业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等厂商面板量产能力日渐提升,使得大陆成为全球平板显示的中心。然而,我国高世代液晶面板产业起步阶段,日本和韩国消费电子厂商却放缓TFT-LCD投资,将投资转向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对中国大陆面板厂商而言,如何平衡TFT-LCD和OLED技术发展成为关键。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炎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目前我国TFT-LCD材料与器件的国产化程度已接近60%,预计5年内有望超过90%。在TFT-LCD领域,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鉴于AMOLED和TFT-LCD具有极大的产业共通性和承接性,我们也要进行AMOLED的前瞻性技术布局,以占据新型显示技术及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华星光电总裁贺成明表示:“为了打造TCL完成的液晶产业链,华星光电总投资245亿元用于液晶面板和模组生产。华星光电计划今年第四季度达到月产10万张基板的设计产能,并逐渐扩大对TCL以外的国内其他整机厂的销售。我认为,TFT-LCD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主流,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同步进行OLED大尺寸量产技术的开发。”
事实上,近年来,在OLED显示领域,我国京东方、天马、彩虹、虹视等企业已经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中小尺寸OLED产品已经实现量产。2012年下半年,维信诺5.5代AMOLED生产线也即将启动,主攻中大尺寸OLED产品。我国为避免重蹈CRT和LCD时代缺乏核心技术的覆辙,在投资高世代TFT-LCD生产线的同时,AMOLED的前瞻性技术布局也尤为重要。
陈炎顺建议说,一方面要持续关注AMOLED技术发展的动向,对技术发展趋势有清晰的把握;另一方面要关注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延续性和继承性,要积极利用现有基础,联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进行产业布局。
对于中国大陆企业而言,政策和市场为发展TFT-LCD产业提供了契机,做好液晶面板产业是根本。然而,对于新一代显示技术我们也要同步发展,先做好小尺寸OLED产品,再逐步向大尺寸OLED产品过渡,以实现我国平板显示产业跨越式发展。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