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蜕变历程看门禁发展趋势 ——从蜕变历程看门禁发展趋势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编辑:merry2013 2013-05-07 06:33:50 加入收藏 咨询

所在单位: | * |
姓名: | * |
手机: | * |
职位: | |
邮箱: | * |
其他联系方式: | |
咨询内容: | |
验证码: |
|
近几年,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与国家利好政策的带动下,中国安防产品市场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与迅速增长的状态,其中,门禁产品已出现出膨胀式的发展。如今,相关企业正逐渐把目光转向如何提高门禁控制系统的附加值上,希望通过门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整合产生更多的功能。在此趋势中,门禁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整合成为众多门禁厂商关注的热点。
附加值成厂商关注热点
据调查数据统计,在前端识别设备中,非接触式IC卡是绝对主流,占据了约90%以上的市场。在单个非接触式IC卡门禁系统应用销售额中,卡片和读卡器占了30%以上,而当以非接触式门禁一卡通销售主题的一卡通系统销售额中,卡片占了50%~60%的比例,国外NXP的Mifare卡及复旦微电子生产的兼容的Mifare卡已成为目前中国市场上最主要首选配套产品。
从前端识别设备来看,非接触式IC卡是绝对主流,占据了约9成以上的市场。
从系统架构上看:有RS485架构或RS485IP网络混合架构或全IP网络架构,三种并存,但其中RS485架构最普及,近年全IP网络架构发展较快,但是IP网络架构仍不是市场主流,可能用户较钟情于RS485IP网络混合架构。
从读卡技术上看:发展较快,近年CPU卡将逐步取代IC卡,但成为主流还需时日。生物识别技术将会受用户青睐,特别是指纹、掌型及面像识别相对比较突出。在组成的系统中还可能会要求多种识读技术兼容。
从联动技术上看:对联动会提出高要求,特别是与电视监控、消防报警、楼宇自控系统的联动。联动方式是基于基础硬件的联动向基于纯软件的联动发展,特别是IP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凸显出网络为基于软件联动提供了方便,也是只有软件联动更适合数字化、网络化。
从一卡通应用上看:因为基于感应卡或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所以门禁必然会向一卡通方向发展,前景是“一卡、一库、一平台”。这一趋势已逐渐被市场所接受。
从目前新建或改造的机场、监狱、场馆、校园的安防系统中看,门禁系统作为其中重要的子系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出入口控制与保护的角色,随着门禁系统网络化应用逐步得到推广,门禁系统已经从单一的子系统,开始向整合、联动其他系统的综合控制安保平台的方向发展,市场规模也将逐渐扩大。
面对门禁系统在整体安防体系中越来越居于“核心”的地位,这使得门禁系统管理的复杂程度逐渐加大,随着众多软件开发商加入到门禁产业链中,未来门禁系统将会更简便快捷、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据了解,门禁系统管理的复杂程度正在逐渐加大,这可能是由于门禁系统在整体安防体系中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众多软件开发商加入到门禁产业链中,可以预见,未来门禁系统将会更加简便快捷,更加安全,其应用程度也会更加广泛。
门禁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从传统门禁控制的脱变历程,可反映出一些未来趋向。
首先,读卡器技术的坚固性在不断改进。鉴于磁带刷卡势必会造成磨损,非触式技术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由于卡片的材料破损和使用时磨损,或需要更新或重新发放,导致卡的使用寿命有所限制。随著技术的进步,新的通行证将是生物辨识,这就解决了卡的寿命问题。当现有的某些旧系统的局限性水除后,生物辨识系统的功用必然会上升。为造就此脱变,生物辨识使用时必须整合到门禁系统中。
第二个门禁发展的趋势是分散式控制功能。鉴于锁和钥匙是将控制权交给授权者。一旦系统电子化了,其控制也将从中央安防控制系统通过简单的读卡器界面分发给"智能"控制者。这种趋势的延伸是进一步将控制功能植入读卡器中,甚至植入卡中。智能卡对门禁行业意义重大。它们可以存储大量数据,可读也可更新,可以提供高级加密和密码来保护存储的数据,还可以通过计算程序提供处理能力。
门禁系统有可能出现新的规范--将生物辨识和门禁权限数据存储在卡里并加密,这样就只有本地的读卡器才可以使用该数据。生物辨识将用来解读卡里的数据并获得通行许可。读卡器必须通过某种方法与授权数据库连接,并可根据需要更新卡里的信息。数据通信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就如机械锁系统到使用独有协议的有线系统,到使用网络标准通信协议系统。数据通讯越发展,对设备连接电缆的依赖就越小。无线通信越来越流行,网络服务将成为未来数据库传播信息系统的基石。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