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P背投拼接与平板拼接竞争的焦点分析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编辑:merry2013 2014-04-16 06:49:28 加入收藏
全球拼接墙市场的技术阵营之争正在愈演愈烈。DLP背投、PDP等离子、LCD液晶、OLED有机半导体,四大拼接显示技术,正在将更多厂商的“产品战略”推向“多头下注”。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不同拼接墙技术竞争下,未来产业方向的不确定性。
厂商技术路线往往多头下注。
在2008年之前,DLP背投用5-7年的时间战胜了3LCOS(产业成熟度低,核心光阀成品率问题严重,光机系统也更复杂)和3LCD(产品长期画质稳定性和寿命不及DLP,光机系统也更复杂)两大投影阵营,几乎取得了拼接墙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DLP尚未来得及享受“垄断”带来的利益,这种垄断优势就被三星6.7mm拼接的DID 液晶拼接墙打破了。
笔者还记得,三星6.7mm DID推出之初,三星相关人士为这款产品能不能像“DLP拼接”那样自称“无缝”苦恼了很久:因为三星知道,不叫无缝就进不了高端市场,那么这个产品对三星的战略意义就大打折扣。不过,可喜的市场环境是,主流的DLP拼接也有1-2mm的缝隙,虽然这些产品自称无缝;PDP拼接此时也有2mm的缝隙,其也自称无缝——也就是,拼接墙根本没有绝对无缝的产品。这样的产业环境足以确定,6.7mm拼接适当使用“无缝”概念,不会招致行业性的反对。介绍关于三星DID的这个小插曲,笔者的意图主要是要说明:自从大厂商进入液晶拼接市场以来,其瞄准的目标就是DLP这类产品占据的高端拼接墙市场。
DID为代表,三星、LG、夏普等为上游支撑,液晶拼接行业在08年之后进入了一个全面开花的时期。液晶拼接也正式从不登大雅之堂的“山寨”,成为了DLP的“挑战者”。在液晶拼接表现出的市场活力影响下,PDP等离子拼接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格局,告别了欧丽安一家主导的“小打小闹”局面,成为又一项在规模上有可能挑战DLP拼接的新技术。
在等离子和液晶拼接得到更多大厂商的规模性支持后,该类型的平板拼接产品还不断改进了自己的主要显示性能:包括单元尺寸、分辨率、接缝(目前等离子可以提供最小1mm,液晶可以提供最小3.5毫米的拼接产品,市场技术差距与DLP进一步缩小)三大关键指标都有进步和丰富。产品应用也从廉价安防,逐渐进入数字告示、高端商务显示、甚至部分指挥中心项目之中(尤其是在三级城市、县乡市场的经济性指挥中心方案中液晶拼接低成本的优势格外受欢迎)。
大厂商的知名度、技术的进步、市场实用性得到证实,这三个平板拼接产品的发展成就,不得不令DLP拼接企业转变对液晶产品的市场策略:从早期(08年之前)的不屑于顾,到08-10年之间的审慎观望,再到10年之后的积极参与。事实上,今天的国内拼接墙市场,只推出一种显示技术的厂商已经很少(除了三星、LG这类液晶的核心上游厂商),多数企业或者选择液晶与等离子的技术路线组合,或者选择液晶与DLP的技术路线组合,也有少部分企业三者通吃;同时,行业内的领先者也在积极关注和跟进OLED技术的应用(如三菱、威创)。
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特点各不相同。
厂商采用混合的产品技术路线,一方面是由市场实际接受了多种产品,这一竞争事实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单一产品往往具有技术缺陷、或者产业缺陷的特点决定的。
LCD产品现在的主要竞争问题是接缝依然“高达”3.5mm。同时这种低缝隙的产品,对于等离子和DLP拼接的“价格优势”也正在缩小。在产业上,液晶还面临着一个未来可能被OLED取代的预期。
PDP等离子产品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烧屏问题难以根本解决。同时,其产业上游已经进入衰退和消亡的阶段,其产品长期生存面临严重挑战。
DLP拼接产品主要的显著技术缺点是成本较高、体积厚重:不过这些缺点并不影响DLP产品继续统治高端应用市场。在产业上,DLP上游、下游的支撑能力、市场影响实力都不及LCD,处于典型的“人气弱势”状态。
OLED技术,在主要性能指标上都非常符合拼接产业的应用需求,尤其是接缝控制上渴望优于液晶产品,同时还拥有理论上最低的大尺寸成本,但是其也具有寿命低于液晶和其它技术,显示面板不均匀老化问题虽然比PDP强,但是不及液晶和DLP。在产业上,OLED刚刚起步,短期还不会成为市场主要竞争者。
因此,考虑到PDP进入产业衰退期和OLED的暂时未成熟的产业环境,OLED和液晶在核心上游产业上的继承性,拼接市场技术路线之争,现实的竞争将在液晶和DLP之间展开;而未来的路线之争会属于OLED和DLP两大产品。但是,无论DLP背投和平板拼接的竞争如何展开,这种竞争都不会是静止状态的:实际决定谁输谁赢,或者打成平手的因素,将是产品创新的能力。
液晶和DLP的竞争将以差异化市场为主。
在市场竞争中,DLP正在逐渐改进自己的缺陷:例如从09年开始,LED光源在DLP拼接墙上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目前已经占据七成以上的市场空间。同时,激光光源也被进一步在DLP拼接墙上实验。LED光源主要的缺陷是亮度依然不那么完美,不过现有的技术已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采用多光源并联技术,此外LED光源自身的发光性能和成本控制能力也在进步。激光光源主要的问题则是成本更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时间和技术的进步。
采用新型固态光源的DLP拼接墙在耗材成本、维护成本上已经和液晶站在同一起跑线,而在接缝水平上则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即便是在体积这个竞争因素上,DLP也不是没有办法:早在05年德州仪器就曾试制过采用激光光源的10厘米厚DLP背投电视产品。这一实践说明背投是可以平板化的。当时,这一技术没能推广的原因在于激光光源成本很高,而成本更低的固态冷光源LED则还没有成熟。在目前DLP拼接光源LED替代化已经进入尾声的阶段,考虑基于LED冷光源技术平板化的DLP拼接单元的研发,是一个完全可行的技术方向。
考虑到最近数年DLP拼接单元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演进储备,液晶在和DLP的竞争中,短期还难以取得优势地位。液晶拼接的接缝提升到3.5毫米用了大致五六年的时间:液晶接缝进步缓慢,而目前DLP的接缝水平则是0.5-1毫米为主。考虑到液晶是复杂的多层结构的显示系统,主要器件液晶屏是液态产品,其在纵向支撑力的要求要比DLP的投影屏幕更高,短期内液晶获得与DLP相当的接缝水平的可能比较小。
所以,围绕着接缝这个核心命题,液晶和DLP的主要竞争方式将是“差异化市场”。液晶具有超薄、时尚的特点,同时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这就使得安防、会议室、数字告示将是液晶最主要的用武之地。DLP核心优势是多年积累的窄接缝性能、长期稳定的高端指挥中心客户群——在这一“富得流油”的市场,液晶还是只能作为补充者,成不了主流。
不过,未来液晶拼接产品渴望开拓出更多的差异化拼接产品,例如透明显示的拼接单元、弧面拼接、触摸拼接单元等。这些新的创意方向是液晶可以实现,而DLP不能实现、或者不容易实现的。这些创新将加大液晶在数字告示创意市场、会议室市场、甚至指挥中心市场的应用价值,成为液晶“不走寻常路”的竞争手段。
液晶与DLP的较量之中,PDP“打酱油角色”日益增强。
对于等离子拼接产品,烧屏的缺陷已经不是最严重的危机。包括松下去年全面停产等离子产品;三星、LG和长虹压减等离子产品线等上游市场的变化才是等离子拼接产品最大的危机。
众所周知,拼接行业不是一个海量市场,而等离子拼接已经是拼接市场份额最小的技术选择。如果发生等离子彩电和商用显示器都逐渐退出市场的情况,仅仅依靠等离子拼接,维持哪怕一条先进量产型生产线都很困难:早期等离子拼接由欧丽安主导的阶段,市场只是需要容纳一条“实验线”的产品,而不是量产线。
在彩电和商用显示领域等离子退出之后,采用欧丽安早期的方式,拼接市场即便维持了一条或者两条等离子线(或者试验线)的运行,也必然导致等离子拼接终端市场处于“舆论和人气”竞争的弱势地位。这种市场状态,将不利于等离子产品的长期生存。尤其是在产品技术上和液晶、DLP重合度很高,几乎开发不出独特差异化的产品的背景下,等离子拼接的长期生存压力将非常之大。
事实上,松下等已经在选择退出等离子市场。此前,日本先锋、日立已经退出等离子市场。三星和LG也在逐年减少等离子产品的销量。欧丽安的实际母公司,长虹也对等离子的未来持悲观态度。在这样的大产业环境下,等离子拼接沦为市场“打酱油角色”,并逐渐消亡,几乎是大势所趋。
作为液晶的继承和替代者,OLED最可能是DLP合格的竞争对手。
在平板显示市场,OELD最终取代液晶和等离子产品,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现在的分歧只是,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而已。这就决定了在拼接市场,DLP最终需要面对的终极对手是OLED。
仅从理论角度看,(毕竟现在还没有成熟的OLED产业和OLED拼接产品)OLED在拼接市场的竞争实力不容小窥。目前,阻挡液晶进入高端拼接市场的障碍主要是接缝过大。但是,全固态显示的OLED比多层汉堡结构、液态显示的液晶,或者气态显示的等离子,在实现更小的接缝上,具有更大的技术前景。同时,OLED窄边技术,几乎可以继承液晶拼接产品的大部分研发成果,其产品技术将具有“急速成熟”的特征。
其它方面,上文已经介绍过,OLED是液晶的继承者,它将拥有液晶拼接现在的产业支撑优势,同时在理论成本上也会更低。这种产品在拼接行业的应用缺陷将主要是,介于液晶和等离子之间的屏幕不均匀老化问题——既然市场已经接受等离子产品,那么接受OLED应不成问题;以及OLED屏幕比液晶、等离子、DLP更低的寿命——不过,OLED成本价格也会更低。
因此,无论是最终产品成本、技术特征还是产业生态支持方面,OLED几乎都会是最完美的平板显示和拼接产品。而且,OLED在制造触摸显示单元、柔性显示的单元这类创意产品上也具有极高的技术优势。
通过对各种拼接产品竞争特点的了解,就不难理解不同大屏厂商对现有技术路线的选择:
三星、LG等上游面板厂商,选择液晶拼接墙,并将OLED作为未来演进方向;传统液晶拼接企业,主打液晶拼接墙,并选择等离子作为高端窄缝市场的补充,长期看也具有向OLED过渡的优势;传统DLP拼接企业,纷纷进入液晶拼接市场,一方面可以抓住数字告示、安防这类新兴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可能发生的OLED取代DLP拼接产品这一风险的“先行战略”;传统PDP等离子拼接企业,介入液晶产品线,作为等离子产品产业性风险的额外担保,和新兴市场的开拓产品;传统安防,视频会议企业选择液晶产品线作为扩张产业链的一种方式,同时选择DLP或者等离子产品二者之中的一个,作为高端客户市场的主打……
总之,“一条技术路线跑到黑”的厂家已经消失殆尽。手握至少两种技术,作为一个多技术路线竞争背景下的“折中”的低风险方案,已经得到大屏拼接行业的广泛认可。这一行业发展特点的意义至少将包括:
第一, 整体性的规避了行业波动的风险,也有利于客户服务在发生技术革命时刻的延续性。多路线的方案,将最大程度上,促进大屏行业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连续继承;促进大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 避免了激烈的技术路线对抗和过分的企业间的技术路线攻击。这使得任何企业都不会主动夸大宣传某种技术产品的优点,也不会出现故意抹黑某种技术产品的现象。这将构筑最为公平和公正的行业舆论环境,有利于大屏行业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第三, 促进了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战略思维”的形成。企业采用多种技术路线协调发展的方式,极大的避免了内部治理上的盲目性和一言堂,有助于大屏行业的成熟企业建立更为科学的内部治理机制,形成长效的产业进步、企业发展正能量。
第四, 大屏企业和产业选择混合型的技术路线,避免了上游市场波动,对大屏这个终端服务产业的剧烈影响。多种技术路线混合经营的产业结构的缓冲效应,最大程度减弱了松下退出等离子这类显示行业大事件的连锁反应。
大屏行业企业选择混合型的技术路线,多头下注的这些意义,是每个大屏企业都能获益和切身体会的。以风险控制和长期成长为核心的企业战略使得DLP背投和平板拼接之间的技术路线竞争的焦点,从“对抗”,变成了“合作”。这种变化就是过去五六年,拼接市场不同显示技术之间最重要的关系转变。这样的产业选择,也说明了大屏行业自身的成熟和理性。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