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页
数字音视工程网

微信公众号

数字音视工程网

手机DAV

null
null
null
卓华,
招商,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出炉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编辑:航行150    2014-11-14 16:26:54     加入收藏

为回应政府和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会对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状况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梳理,研制了《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3年度)》。

  截至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工科毕业生数达到2876668人,本科工科在校生数达到4953334人,本科工科专业布点数达到15733个,总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的工程教育能否适应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工程教育质量状况究竟如何?工程教育迫切需要在哪些方面深化改革?

  为回应政府和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会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高校研究机构,深入调研了100多所高校和有关行业协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对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状况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梳理,研制了《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3年度)》。

  视角一:培养目标达成度

  从培养目标看,工程教育有力支撑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总目标达成情况良好;工科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达到国际实质等效的质量标准要求,用人单位参与培养目标的制定与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

  《报告》显示,建国以来,我国工程教育在不同时期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经济社会进步输送了2000多万名工程科技人才 ,无论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科技项目,还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峡工程、南水北调、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轻工食品、石油石化、电信等行业发展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满足了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和人民生活需求。

  《报告》以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相关材料为基础,综合分析了认证专业关于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表述。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专业的培养目标较好地反映了行业对工程技术 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评价过程中。《报告》也提出,一些专业培养目标前瞻性不足及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视角二:社会需求适应度

  从行业和用人单位视角看,工程教育培养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基本满足了不同行业和用人单位的发展需求。

  《报告》首次从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两个维度,对工程教育的社会需求适应度进行了分析。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等6个行业组织的调研情况显示,我国工程教育基本适应近年来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提供了基本满足行业需求的工程科技人员。

  问卷调查显示,八成的用人单位能够招聘 到所需要的工科毕业生,近七成工科本科毕业生实际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程度较高。

  同时,接受调研的有关行业组织也认为,工科毕业生在国际竞争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用人单位则认为工科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需要加强,这些都要求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应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一些高校和行业组织正在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 能力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例如,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相关高校联合推出了见习工程师资格认可制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开展了行业工程教育联合实践基地建设;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启动了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等。

  视角三:办学条件支撑度

  从办学条件看,高校工科专业办学条件能够支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需求,但不同层次高校存在较大差异。

  《报告》首次按照国际实质等效的质量标准要求,对认证专业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各类办学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校工科专业办学条件基本满足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要求,“985”高校、“211”高校办学条件支撑度总体情况良好,一般高校支撑情况相对较弱。

  分析显示,近四成的专业课程体系支撑情况良好;五成的专业课程体系能够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成果达成,但支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需要关注;一成的专业课程体系能够基本支撑但存在明显问题,如行业参与课程设置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工程综合能力训练比较薄弱等。

  分析显示,师资队伍总体支撑情况好于课程体系,专业教师不仅数量、结构和能力能够基本满足专业办学需求,而且教师的工程经历和工程背景也正在得到强化。但是,高校在保障教师工程实践的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强。

  分析还显示,专业各种硬件资源和各类管理制度基本能够支撑工科本科人才培养需求,但各类专业实验室和工程训练场所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支持还有待提高。

  视角四:质量监测保障度

  从质量监测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为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国际通行的外部质量保障;学校层面也开始建立用于专业自我评价与监测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报告》显示,我国2006年开始构建具有国际实质等效、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2013年6月顺利加入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我国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获得国际认可。截至2013年,我国已在机械、计算机 等15个专业领域开展认证工作,共有137所高校的443个专业通过了认证。

  《报告》显示,认证专业所在高校基本都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文件,并着手建立用人单位、毕业生和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同时,《报告》还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专业质量持续改进工作相对薄弱,仅有少数专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持续改进机制。

  视角五:学生和用户满意度

  从满意度视角看,用户对本科工科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较高,工科学生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性投入总体上不容乐观。

  《报告》首次从用户视角,按照国际工程教育公认的毕业生能力要求编制问卷,对26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本科工科毕业生总体满意度比较高,对工程教育总体质量基本认可。但是,一些用人单位也反映,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仍然偏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工程核心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

  学生满意度与其在校学习体验和收获紧密相连。对《中国大学生 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与工科学生满意度的相关数据分析显示,工科学生在校满意度并不明显优于其他科类学生,高年级学生满意度高于低年级学生;工科学生学习性投入情况总体不容乐观,在学业挑战度、生师互动、校园环境支持等方面应引起足够重视。

  □专家微论

  大学回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今天,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我们以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客观的态度审视和思考我国工程教育未来的发展。

  《报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用调查研究等实证方法,对我国工程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对我们理解和把握现今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行业视角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郝长江:中国工程教育支撑了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持续、高速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工程教育长期以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行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节”在哪里,如何“连”起来?《报告》以几个主要行业为例,从行业发展的视角指出了“节”之所在,并为构建工程教育与行业的联系机制等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用户声音

  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杨毅刚:《报告》中对260多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问卷,客观反映了行业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了企业对工科学生培养的期望。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平台。同时,《报告》也为行业企业参与工程教育改革指出了方向:行业企业是工程教育的用户,更应是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参与者,今后应更多地参与到工程教育改革中来。

  研究者说

  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王孙禺:现在,只能说我国是工程教育“大国”而非“强国”,工程教育大而不强的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一直鲜有定量化的数据支撑。《报告》通过翔实的事实和数据,客观分析了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言之有理有据,为今后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认证专家说

  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报告》以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作为重要数据来源,采用具有国际权威标准作为“参照系”,客观地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取得的成绩及与国际工程教育水平的差距,为推动我国的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我国工程教育走向世界、扩大国际影响力提供了一扇“窗口”,同时也为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收集,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或有侵权行为联系本站删除。
扫一扫关注数字音视工程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

评论comment

 
验证码:
您还能输入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