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播跟踪知多少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编辑:merry2013 2015-08-18 06:54:04 加入收藏
诞生于二十一世纪的录播,用了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录播设备走进了学校的课堂。录播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为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是,市面上不同厂家的录播设备良莠不齐,繁琐难懂的技术参数更是让许多老师感到头疼。上一期,小威为大家介绍了录播系统的演变史。今天,小威将继续为大家讲诉录播跟踪的演变,让大家对录播有个更深的了解。
阶段一丨THE FIRST STAGE
超声波跟踪系统
在超声波跟踪系统出现之前,录播系统处于手动录制阶段。录播领域还未出现跟踪录制的概念,电教老师需要人工导播对课堂现场的老师和学生进行拍摄。这样的录制方式不仅费时,而且费力。2004年,超声波跟踪系统出现在了录播领域。它的出现第一次提出了自动跟踪切换的概念,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在录播教室里,每1个或2个超声波发射器对应1个或2个定焦摄像机。当教室内有人走动时,超声波将被阻断,对应的摄像机会自动切换,实现自动切换功能。录制课堂无需专门的电教老师在现场进行跟拍。课堂录制进入了自动录播的阶段。
但是超声波跟踪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2个超声波临界位置容易出现丢帧的现象。另外定焦摄像机的机位是固定的,当老师的身高与一开始的设定存在较大的差异时,拍摄的画面便会出现老师与整个画面的比例不协调等不美观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需要在每次上课前在软件上重新设定高度。2006年后超声波跟踪系统便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阶段二丨THE SECOND STAGE
红外跟踪系统
【红外发射模块跟踪技术】
取代超声波跟踪系统的是红外跟踪系统。2005年,红外发射模块跟踪技术开始出现在高校。它的工作原理是在话筒上装红外发射模块。当话筒通电时,红外模块便会出现光点。可识别红外光的摄像机便会捕捉红外光点,根据光点的位置进行跟踪拍摄。
在课堂上,要想实现摄像机的准确定位,老师和学生发言时都必须使用话筒。这种方式的跟踪非常准确,可以实现的跟踪范围也比较广。但是要求老师和学生都必须佩戴话筒的方式只适用于高校。手持麦的方式无法实现常态化教学,在普教领域难以普及。
【红外织网跟踪技术】
同期出现的是红外织网跟踪系统。这种跟踪方式部署简单,跟踪准确,适用于普教领域。红外织网跟踪技术的原理是在教室四面墙上装上红外发射条、红外接收装置,然后根据学生平均身高织成一张平面网。当课堂中有人走动或起立时,平面网上便会出现一个阻断的坐标点,摄像机会根据这个坐标点进行跟踪拍摄。
这种跟踪方式跟超声波跟踪一样,老师和学生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即可实现常态化的教学。但是发射接收条的位置一般是离地面大约1.4米的距离,设备容易遭到损坏。另外,红外织网跟踪方式无法在阶梯教室和不规则教室使用。容易受到太阳光等强光的影响,稳定性难以保证。
阶段三丨THE THIRD STAGE
图像识别跟踪技术
2010年,奥威亚首家提出的图像识别跟踪技术,是通过辅助摄像机对比定位区域前后图像的差异实现智能跟踪的。当图像发生变化,并且变化幅度达到临界点时,摄像机便会对图像变化区域进行跟踪拍摄。图像识别跟踪技术的优点是不受强光的影响,而且定位相对准确,可轻松实现常态化教学。但是当教室长度超过30米后,个人的移动便无法达到临界点,摄像机不能实现跟踪拍摄。
图像识别跟踪技术能有效识别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行为,而且被摄者不用佩戴任何设备、不用参与任何操作即可实现全自动,智能化的跟踪。
今天,图像识别跟踪技术是当前录播行业主流的跟踪技术。跟其他跟踪方式比起来,图像识别跟踪技术受外界的影响小,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它能真正实现智能化的跟踪,帮助老师们轻松实现常态化的教学。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