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页
数字音视工程网

微信公众号

数字音视工程网

手机DAV

null
null
null
卓华,
招商,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自动驾驶路测新规出台 安防造车前途更光明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编辑:杜鑫    2017-12-20 10:53:33     加入收藏

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市公安交管局、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出台了自动驾驶测试新规,赋予自动驾驶路测合法化地位。

  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市公安交管局、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出台了自动驾驶测试新规,赋予自动驾驶路测合法化地位。根据新规,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可申请自动驾驶车辆临时上路行驶。自动驾驶车辆须具备自动、人工两种驾驶模式。上路测试期间,车辆属于“有人驾驶”状态,特殊或紧急情况下,应有驾驶员进行应急处理。上路后,测试单位必须购买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赔偿保函。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按照现行法规进行处置。同时,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交通管理部门将推出第一批可用于自动驾驶的测试道路。(摘自北青网-北京青年报《北京出台自动驾驶路测新规》)

  自动驾驶路测新规出台 安防造车步伐加快

  自无人驾驶推出以来受到了各大科技巨头的关注,不管是国内国外都在积极开发自动驾驶车辆。无人驾驶作为人工智能与汽车行业融合的主要方向,已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版图。

  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崛起,在其真正投入使用前必然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单单实验室模拟的小环境是不够的,在实际复杂环境中进行测试才是关键一步。2017年7月初,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了一段视频展示自己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五环行驶的场景。不想却迎来交管部门的“罚单”,因为当时法规根本不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着实令人尴尬。

  的确,在中国,尽管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如火如荼在进行,但是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没有开放测试或允许无人驾驶车辆行驶的道路。这方面,国外一些国家走在了前列:美国加州是全世界的路测“圣地”,当地允许在公共道路上测试没有司机干预的全自动驾驶汽车,目前已有45家企业在当地申请了路测牌照。此外还有韩国,正在加快对自动驾驶路测的支持,准备耗费巨资打造一座名为K-City的测试城市。此外还有包括德国、日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正在积极推动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修订,为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扫清障碍”。我国随着北京自动驾驶路测新规的出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车辆相关法规将越来越完善。

  北京出台自动驾驶路测新规,对无人驾驶汽车产业无疑是一种鼓励。而在今年的9月份也有消息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适应性验证管理规范(试行)》初稿已经完成,正在论证修改;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举办期间,深圳“无人驾驶公交车”上路消息也是引起轩然大波。从12月2日开始,4辆“智能驾驶公交车”在深圳的开放道路上试运行。不过它们事实上并非真正意义的无人驾驶,驾驶座上还是有司机在进行一定干预的。

  不管是新规的出台还是“无人公交”的上路,无人汽车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而作为同样关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安防行业也是掀起过一轮“造车运动”。

  海康威视在2016年6月30日宣布成立杭州海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海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在2017年1月18日收购了公司控股股东中电海康的智慧汽车事业部资产组,对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汽车电子相关业务进行整合。早前,海康威视研究院就联系过KITTI评测(一个算法评测平台),旨在评测对象(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检测、目标跟踪等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车载环境下的性能,为机动车辅助驾驶应用做技术评估与技术储备。

  大华股份2015年设立的浙江零跑科技公司,2017年11月23日,在“2017全球未来出行高层论坛暨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发布旗下首款量产车型——零跑S01两门四座纯电动轿跑。零跑S01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在智能化方面,基于大华股份在安防监控和智慧交通领域的先进算法和技术积累,将ADAS系统的精准度、灵敏度进一步提高。零跑S01车上应用了很多先进技术,比如仿生摄像技术、毫米波雷达、环视摄像等,图像传输采用自主研发的HDCVI技术,利于图像智能算法的检测分析,这些技术都是业界领先。此外全车配备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车道偏离、疲劳驾驶预警、智能自动泊车等多达10项智能驾驶功能,全方位保护驾驶安全,让用户轻松享受用车生活。

  针对部分车主存在的疲劳驾驶等危险状态,零跑S01也能及时预警防患于未然。车辆装备有人脸识别系统,该技术是基于大华领先的人脸识别算法而成,具有高效精准识别能力,可准确识别驾驶人面部特征,判断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并及时预警。另外车辆还配备人脸解锁点火系统,充分保障车辆安全。

  结语 :无人驾驶产业的蓬勃发展,其中采用的多种智能化安防技术,是安防行业的优势所在。给安防企业带来机遇,相信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越来越成熟,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以智能汽车作为安防行业的一个转机也不无可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收集,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或有侵权行为联系本站删除。
扫一扫关注数字音视工程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

评论comment

 
验证码:
您还能输入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