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处理中插入(Insert)的几种常用技巧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编辑:钟诗倩 2018-09-13 09:16:52 加入收藏
插入(Insert) 是音频处理中的一种常见做法,早先用来单独处理调音台中的一路信号,将一个外部设备通过非平衡(或者平衡)信号连接起来,对这个通道进行均衡、动态或混响等效果的处理。在早期这么做是比较奢侈的运用 ...
插入(Insert)是音频处理中的一种常见做法,早先用来单独处理调音台中的一路信号,将一个外部设备通过非平衡(或者平衡)信号连接起来,对这个通道进行均衡、动态或混响等效果的处理。在早期这么做是比较奢侈的运用方式,因为这意味着一两个通道就要占用一个外部设备,所以比较经济的做法是采用辅助发送,处理之后返送回另外一组输入通道。
数字化的时代成本节约了很多,一块CPU就可以处理大量的效果,我们甚至可以在每一个通道中插入8个效果器,这在DAW中体现的尤其明显。
今天提到的一个现象是在中小型演出前期准备中常见的。当我们在使用一些半专业的设备时,非平衡的插入信号电平比较低,不足以匹配Rupert Neve相关设备的超高余量空间。这类插入端的电平换算过来一般在-8dBu至0dBu 之间,而专业设备电平的标准是+4dBu。
不过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状况的几率还是比较低的,因为我们只需要改变发送量就可以了。会出现问题的原因,往往是我们出于音效或好听等其它原因,而需要大力推高设备电平产生的。Rupert Neve的设备输入电平往往达到+26dBu,输出也能达到+25dBu,这不是一般前后级设备能够承受的, 下面列出了几种可行的解决方法,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跟阻抗相关的知识。
大部分模拟音频接口类设备都会有一种压电转换方式,将通过的信号源放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失真。高中物理会对这些理论有更详细的阐述(已经忘了,V=I*R ? P=UI ?),作为应用者,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一般在使用设备上有一个规律,就是如果后级设备(输入)的电阻是前级设备(对应输出)的10倍以上,那么一般就不会有问题。
所以,比如我们在使用sE V3的时候,由于V3的阻抗是600Ω(V7是300Ω,更好推一些),后级设备需要的输入阻抗至少要6kΩ,所以想要把V3这类动圈话筒推出它应有的表现力,使用Rupert Neve话放或者经济一点选择Apogee音频接口自带话放是很好的选择。当然,现在很多类似设备输入阻抗都非常高,比如达到10kΩ了,那相关参数就没有被标出来的必要了,我们更多时候只需要考虑电平因素即可。
根据前面所说的,我们可以做的方法之一,是将音源的提升10dB左右以后再发送到外接设备,这样做输出去的信号会显著增加,但是余量会相应减少,所以我们要根据作品需要来决定是否这样做。
方法二是在使用动态类效果器时,调低后级设备的阈值(逆时针旋转),使我们可以在较低电平时就启用压缩效果器,这样做可以有效处理信号,缺陷也很明显,信号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了。
比较建议的做法是加入DI盒,将信号转化成平衡信号后再输入进后级的专业设备,特别是Rupert Neve的DI盒变压器部分可以对声音有一定的润色,增加高次谐波后的声音处理起来的声效改变得更加明显。
全是一样的接口最方便
上面的几种方法都或多或少减少信号余量(-10dBv和+4dBu之间差大概12dB)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高端调音台是没有非平衡口的,所有接口统一,任意设置是现在的主流做法,也是最好的做法(数字接口无法统一,但可相互转换)。但是由于高端台子价格过高,多数工程师无法任意使用,了解Insert插入的用法,对我们更好地使用音频设备是有帮助的。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