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一个已被重视又难啃的安防新战场!
来源:大屏幕显示新闻 编辑:lsy631994092 2019-12-24 08:33:52 加入收藏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因为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据IHS预测,2021年,全世界将部署10亿个摄像机,中国占六成。由于由人脸识别作为主导的AI技术在国外的接受程度差异,导致中国的安防企业及建设与国外差距将更大。
中国的摄像机安装大多为平安城市类的大项目驱动,而美国的摄像机安装则非常碎片化,企业行为比较多。相比中国动辄成千上万的点位及上亿的预算,安防行业并不碎片化,之前安防龙头企业所讲的“安防是个碎片化行业”其实更适合美国。中国安防企业能够势如破竹进入世界TOP阵营,与ZF持续多年的安全投入当然密不可分,PBG是各个企业的主打。
雪亮工程及平安城市主要覆盖的是城市的公共区域及主干道,但是,城市的很大一块比例是社区,目前,社区的安防建设很多都是开发商早期一体化建设的,作为被动配置或者卖点,没有按雪亮工程或者平安城市类项目单独设计,产品和系统档次一般,甚至年久失修。
北上深作为中国特级城市,其视频监控的规模也是巨大的。北上深的摄像机数量都已过100万。早在2017年,为规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应用和管理,防范、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深圳针对《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当时深圳已建一类摄像头4万余个,二、三类摄像头130余万个。并预计到2020年,深圳一类摄像头数量将突破10万个,二三类摄像头190万个,密度居全国前列。
虽然一类摄像头(一类摄像头:通过在城市主干道及重要路段周边由警方主导建设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二类摄像头:主要覆盖金融、医院、学校、市政公园、体育场馆、展览馆等重点单位;三类摄像头:重点覆盖所有企业、住宅小区、出租屋、临街单位、商贸中心、特行场所、商铺、宾馆、网吧等)总量没有二三类数量多,但是技术先进、投入持续、价值彰显,一类摄像头是平安城市主力军。
因为一类摄像头的建设主体是公安或者交通等部门,具有比较丰富的预算资源,尤其是治安刑侦的需要导致一类摄像头的建设水准、速度、价值相对比较高。拿深圳举例,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警方平均每年通过视频研判案件1.5万余宗,占刑事案件破案总数的50+%,成为城市治安管理和服务市民的常态化手段。而二三类摄像头,很多并非用户自发,而是基于一些硬性要求建设,在系统水准、先进性、后期使用及维护方面,与一类相去甚远。
一类摄像头覆盖的公共区域是城市的大动脉,当嫌疑人不出现在大动脉而局限在小器官活动,比如仅在小区范围活动,貌似目前我们的城市安防系统,“天网恢恢,有所疏漏”,城市安防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尚不到位,因为虽然覆盖了小区,但实战力不行。目前小区众多,并且格局混杂,动辄几十栋楼,几千人聚集,常驻人口与流动人口混合,户口与居住证参杂,不同建设时期的不同系统功能差异巨大,仅仅靠“朝阳大妈”显然力度有限。
非常常见的情况:如果嫌疑人作案之后,利用租借的房子蛰伏下来,闭门不出,不是思过而是酝酿下一次暴力犯罪行为,屋里吹着格力空调、吃着大兴庞各庄西瓜、刷着抖音、点着美团外卖、日用品有物美多点、偶尔盒马生鲜解解馋、生病了有叮当快药和平安医生,那么他可以一直不出门,直到有一天出门并又大动作。警察如何早期识别发现这些潜在的风险?另如果有人频发出入某小区各个楼宇,他是伺机入室偷盗踩点的还是片区送快递的?她是上门美甲的还是上门服务的?他们是诗词歌赋会友的还是打麻将的还是聚集谋事的?
小区安防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不能仅仅依靠摄像头监控。城市公共区域因为“公共、开阔、人车物可见”等因素,是摄像头的主战场,而小区则因为“私密、封闭、蜗居不可见”等因素,实际上更需要“门禁、监控、停车、社区管理、出租房管理”等软硬综合手段。
试想,如果能够通过出租房管理、小区门禁、闸机、小区入口监控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物业数据、快递、消防采集、保安数据、水电信息、租赁数据等各种数据为小区人口做画像并持续跟踪,进行数据分析碰撞,则一定可以清楚了解小区状态—即使是几千人的大社区。当各个小区如此操作,形成规模覆盖,则可实现事前预防、事后侦查过程发挥价值。
智慧社区被称为平安城市的最后一公里,是城市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安防及AI企业也纷纷意识到社区安全的重要性及价值空间,纷纷发力。包括专供社区智慧物联的力维智联、特斯拉,传统安防企业科达、东方网力,以及安防巨头海康、天地、华为等。智慧社区因为存量巨大,因为对技术要求高,因为空间及潜在市场较大,将成为安防新战场。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通过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可以为各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业务支撑,并进行一体化的综合治理。
早期的智慧社区主要是停车、监控、门禁、广播、可视对讲等系统的硬件组合集成,偏弱电,技术含量很低。未来的智慧社区能够通过物联网实现对社区各类信息全面采集;通过人工智能提升居民生活体验,提升社区安全等级;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为管理部门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通过移动互联网为社区居民、工作人员提供随时随地的便捷服务。
门槛会很高,但是由于业界没有标准,智慧社区中智能产品开发面对多种协议标准的抉择,导致归属不同厂商的不同硬件难以做到相互兼容,不同硬件之间无法交互,彼此形成一个个孤立、分散的“信息孤岛”,没有整合,限制了社区内各个业务的协同发展,需要领导企业。
智慧社区的目标是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一:安全隐患多,一方面老旧小区的消防检测装置比较少,电动车充电也不规范,容易引发火灾;另外单元楼门禁智能化程度不高,有的居民嫌麻烦,故意把门长期置于敞开状态,也带来了安全方面的隐患。
二:出租房多,租住人员流动性大,陌生面孔多,成分复杂,安全事故频发。
三:治安防控效率低,传统小区治安监控多采用普通的视频监控,普通的视频监控多用于事后取证,难以实现事前防范、事中预警。
四:管理难度大,管理部门主要靠人工管理,工作超负荷,多部门信息不共享,难以开展一体化治理。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打造便民、平安、智慧的社区管理与服务;通过多项应用:实有人口管理、机动车管理、非机动车管理、出租房管理、云访客、社区实战治理,实现对社区房屋、人员、单位、车辆、事件的全面、精准管理,同时为公安、物业、社区/街道办等部门提供相应的业务支撑,打造智慧社区新生态。
实有人口管理
传统的实有人口信息采集是采用网格员人工上门登记的方式,经常警力不足、执行力度不够,线索不多、盲目入户登记,敲不开门、见不到人;导致辖区内常住人口登记不全面、流动人口登记不及时、重点人员动向无法掌握;总体上造成实有人口/房屋信息采集不及时、不全面,难以开展精准、有效的实有人口管理。
针对实有人口管理面临的上述问题,科达基于一标三实的要求,以人脸门禁、云平台、大数据分析、手机APP为载体,构建完整的“实有人口管理应用”,通过实有人口/房屋信息采集、轨迹信息采集、统计分析、监控预警、绩效考核五项业务,解决这些问题。
在小区的出入口部署人脸闸机、在小区的单元门部署人脸门禁;通过“刷脸开门”可以为居民带来更好生活体验,同时促使居民主动到物业或通过手机APP自助登记基本信息,包含了:身份信息、人脸照片、住址、联系电话、居住类型;居民采用刷脸开门的方式经过人脸闸机/门禁的同时,设备采集了居民的轨迹信息。实现了从传统的网格员上门登记,转变为居民主动登记,可以有效的提升基本信息采集的效率。
对于实有人口管理而言仅有人口/房屋的基本信息是不够的,还需工作单位、租住方式等信息;云平台分析居民登记信息和居民轨迹信息,通过(未办居住证人员筛查、漏登记人员分析、疑似搬离人员分析、房屋产权变更分析、房屋性质变更分析)五种分析模型,得到精准的实有人口、房屋线索,推送到辖区网格员手机APP上;网格员使用手机APP上门核查、进行信息补全登记。为网格员提供精准的实有人口/房屋线索,避免网格员盲目入户信息采集。
云平台将居民登记的基本信息与本市已有的户籍系统、居住证系统比对,如果户籍系统、居住证系统已有,则自动完善云平台的居民信息;如果没有,云平台判定居民是未办居住证人员,将未办居住证人员信息推送到辖区网格员手机APP,网格员上门通过手机APP进行信息采集。未办居住证人员筛查模型,可以为网格员精准定位到辖区内未办居住证人员,并提供联系方式、住址和进出规律,避免了上门目标不明确,敲不开门,见不到人的困境。
人脸闸机/人脸门禁除了支持刷脸开门之外,还能采集居民的轨迹信息;每一次开门出门行为将触发一次事件,事件包含时间、人员身份、房屋信息、抓拍的人脸照片、开门/关门前后15秒的视频片段。这些事件都被云平台集中存储,可以对事件进行检索、统计,精确掌握进出小区人员的轨迹。从登记身份信息向登记轨迹信息转变,有效提升人口管理智能化水平。
科达实有人口管理支持重点人员管理:特殊人群关怀报警、以及重点目标布控报警。例如孤寡老人连续两日没有进出记录,系统及时推送信息到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情况;针对有小偷小摸前科的重点目标,监控他的出行规律,发现有晚出早归的异常轨迹行为,系统会及时将这个线索推送到辖区民警手机APP。这些异常事件的及时预警,便于我们及早的采取措施、展开相应的工作部署。
出租房管理
作为流动人口主要落脚点和暂住地的房屋租赁市场,导致出租房屋管理呈现复杂化趋势,随之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房东与公安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此,科达发布出租房解决方案,依托AI、可视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通过信息采集、人脸识别、人证核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为房东与民警双方提供业务应用小程序,化被动查验为主动登记,并联动后端云平台协助公安部门对于出租房屋及人员进行智能化、移动化、精细化管控。
立体治安防控
“全域感知”的智慧小区构建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在行人出入口,居民通过人脸闸机刷脸进出小区,实现业主通行、访客放行、尾随告警,进出人员全抓拍;在车辆出入口,不仅可以车牌识别、停车收费,还可以识别车辆前排司乘人员;真正做到小区出入口人过留像、车过留牌;
第二道防线:在小区重点区域,如小区道路、公共区域的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进行全抓拍,可以对危险区域进行告警,掌握人员车辆的活动情况
第三道防线:在小区的单元楼,通过人脸门禁对单元楼进出进行合理管控;内置深度学习的摄像机可以实现电动车检测、敏感时段墨镜/口罩/帽子告警;烟感等物联网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单元楼的火警、可燃气体泄漏等。
通过三道防线的建设,做到全域感知,实现人过留像、车过留牌以及人员轨迹的刻画和重点人员布防,同时为社区居民消除消防隐患。
科达智慧社区系统构成
科达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系统设计思路:“全域感知、数据汇聚、分析研判、实战应用”。如下系统组成图,在小区,主要部署前端感知设备,包括出入口车辆管理、人脸闸机,公共区域人车抓拍、单元门的人脸门禁等,在中心机房通过视频标准协议、视图库标准协议接入前端各类设备,对前端各类数据进行汇聚,通过智慧社区云平台的分析研判,为各业务部门提供相应的实战应用。
与竞争对手相比,科达的核心优势在于有着多年公安行业业务积累,深刻理解公安在社区管理、实有人口管理上的需求,同时在人工智能产业化所需的三要素算法、算力和数据上有着深厚的积累。
智慧社区发展前景
平安城市、雪亮工程之后,下一个战场可能是智慧社区,不完成社区覆盖的平安城市是不完整的,面向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具有非常大的存量空间和价值挖掘机会。智慧社区解决方案与早期硬件弱电时代完全不同,其应基于社区多维数据汇聚融合,以及大数据架构的深度分析挖掘,能够为社区的主管单位和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丰富的社区级大数据服务。
目前除了上面提及的科达,力维智联、华为全息社区、特斯联等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而传统安防企业,海康、天地、网力等也都重视起来。智慧社区,涉及技术措施及管理手段,是真正的AIoT、物信融合、数字孪生的落脚点。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