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铭测评】相比TVS-1000A和1200A虚拟演播系统与TVS-2000A有何不同?
来源:洋铭 编辑:lsy631994092 2020-03-03 09:39:51 加入收藏
随着国家有关新媒体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信息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装备厂商开始逐步打开家门,探求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教育、自媒体等行业的契合点。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各大媒体装备厂商为用户带来了大量功能更加丰富、性能更加强大、操作更加便捷的新媒体制作工具,其中上海洋铭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洋铭)旗下的TVS-2000A虚拟演播系统作为一颗闪亮的新星,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和强大的虚拟制作功能,得到了来自多个行业用户的密切关注。在本文中笔者将以用户的身份和角度,结合个人在测试TVS-2000A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体会,围绕着各行业用户对此系统最为关心的5个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和说明。
问题1:相比TVS-1000A/1200A虚拟演播系统,TVS-2000A有何不同?
众所周知,利用虚拟演播系统来进行节目制作的这种手段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就已普及,但当时市面上的虚拟演播系统通常价格非常昂贵,动辄超过百万元的建设成本往往令预算不足的用户望而却步。而洋铭的TVS-1000A虚拟演播系统自2014年上市以来,凭借着较高的产品性价比、出色的节目产出能力和优质的售后支持服务,不仅对传统媒体装备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一举俘获了电视台、中小型企业和各大高校网院的青睐,成为了虚拟演播领域的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系统解决方案。2016年洋铭趁热打铁地推出了次世代产品TVS-1200A,该系统在TVS-1000A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功能配置、优化用户体验、解决系统漏洞,作为一款更为成熟的产品,TVS-1200A很快在媒体装备领域掀起一场订购热潮。尽管当前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硬件装备领域的发展瞬息万变,但时至今日TVS-1200A依然可以作为中小规模虚拟演播室建设的首选系统解决方案。
TVS-1000A
TVS-1200A
当然,TVS-1000A和TVS-1200A也并非可以永立潮头,如果说这两个产品代表了上一世代虚拟演播系统的成熟,那么在2017年诞生的TVS-2000A三维跟踪虚拟演播系统则代表了未来虚拟演播系统发展的趋势。一言以蔽之,TVS-1000A和TVS-1200A是基于二维观念打造的,而TVS-2000A则是基于三维的观念,这正是TVS-2000A与前代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熟悉TVS-1000A和TVS-1200A的用户都知道,这两台设备本质上是通过拼叠图层的方式来实现虚拟拍摄和包装的,即最终画面由“前景层(带Alpha通道和RGB颜色的图像)+人物层(通过抠像解算得成的动态视频)+AUX层(外界图像信号)+背景层(图片或基于三维虚拟场景渲染得出的图像)”拼叠而成。虽然可以在背景层中使用三维软件渲染图像,整体画面能够呈现出类三维空间,但毕竟背景所使用的仍然是平面图片,因此这种制作形式仍是基于二维的设计理念,其优势在于能够方便绝大多数用户快速理解和上手,但劣势同样明显——画面中的元素缺少真实的透视关系和空间反馈。
专业的说,是画面当中的每一个独立元素,在画面运动时只能保持绝对的视觉距离,且对于整个内部空间的光照、反射条件缺少反馈。粗浅的说,就是不符合人眼的视觉识别习惯,使用TVS-1000A/1200A制作节目时,如不经过细致的构图和光线调整,成片产出后会给受众很虚假的观感,这种情况在基于二维的运动镜头拍摄时更加明显,特别是在推镜头的时候,由于背景层和人物层之间不能产生相对的透视关系,反而呈现出等比例的缩放,加上位图放大失真的因素,会瞬间让观众产生一种在“看照片”的感觉。这一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也许无伤大雅,但这却成为限制TVS-1000A和TVS-1200进入专业级演播系统行列的主要门槛。为什么呢?因为人对于物理空间的认知是以三个维度为基础的,同时,基于虚拟技术来无限地还原现实物理环境是所有相关虚拟制作类产品的终极发展目标——这也就是TVS-2000A的设计原点。
识别图中二维码,查看产品详情
TVS-2000A作为入门专业级虚拟演播系统,与往期设备存在质的不同。它是基于三维PBR(Physically-Based Rendering)技术的跟踪虚拟演播系统,在这个概念当中,有三个关键词——三维、PBR和跟踪,这三点同样也构成了TVS-2000A的核心价值,在接下来的版块中,笔者将通过后续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说明。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