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教改持之以恒 求创新经验分享——大连海洋大学在线教学进行时
来源: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 编辑:lsy631994092 2020-04-20 10:26:36 加入收藏
没有积极地教学改革,就不能顺应教育形势和发展的需要。疫情之下在线教学的“应急举措”,必须处理好变革教学关系这一教学改革的核心,有效地将在线教学的优势融入到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与管理之中。大连海洋大学 广大教师依托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导向,在教学内容、方法、措施等方面不断创新、改革和重塑,紧握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的重要契机,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在线教学能力,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张丛尧、王许波、霍忠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助力教学改革
水产与生命学院张丛尧、王许波、霍忠明老师结合《贝类增养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探索》教改项目,利用水产经济动植物人工繁育虚拟仿真实验云平台,开展贝类人工苗种繁育关键技术的仿真教学,实现贝类生产实习教学优质资源共享。学生可使用计算机对贝类育苗场布局、亲贝挑选、促熟、诱导催产、受精孵化、幼体培育、附着采苗、稚贝培育和中间育成各个环节进行云端信息化的实践操作,使实习环节高度仿真、情景化。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传统生产实习教学相结合,以虚补实,使学生在真正实习时,头脑不空,敢于动手,工作效率和实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杨桂娟:开放 共享 创新 育人
把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入光学教与学过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光学“金课”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负责人杨桂娟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增强学生获得感。每节课都提前给学生发布在线学习任务书,课上用钉钉会议,学生可共享窗口分享笔记(或做PPT)讲解知识点,分享作业分析解题思路、讲解题过程,分享课程思政、创新体会,教师同学均可随时提问,使讨论、答疑、解惑从课堂面对面变成了采用网上指导解惑。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共享工作,50多所高校从超星“示范教学包”克隆大连海洋大学 《光学》。
武龙:共享资源+虚拟教学+第二课堂”全方位课程的教学实践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旨在满足行业和区域发展对现代海洋食品加工制造人才的需求。作为《深度融合“以人为本”创新创业教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省级教改项目的重要支撑,《化工原理》课程是架设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课程在教学组织实施中,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达成课程目标,以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依托MOOC平台,共享优质线上资源,普及智能在线学习平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转变教学中心。实践教学依托两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施“以实为主、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以虚拟仿真实验强化工程设计与计算能力,以实操实验训练实践创新能力。第二课堂教学依托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等创新创业教育载体,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难度、营造学习氛围,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张俊生:项目分解 实例操作 形象化教学
《BIM应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紧贴工程实际,操作性强,又是具有时代科技特点的课程,依托《实际工程情景化进课堂,提升港工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理解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教改项目,张俊生在课程讲授时,坚持做实际工程,让学生“知道为何做”;把项目分解,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实例操作讲解,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在线上也同样坚持这个主导思想,进行教学。每节课前,教师都会把实例项目文件发到教学平台上,课上进行线上直播,带领学生针对实例项目进行设计操作,从根本上避免纸上谈兵,避免课程教学的抽象化,保证学生在工程实例的训练中,通过便看边操作,逐步熟练技术方法、体会技术原理、明确技术目的。同时,还会给学生提供教学视频供学生反复学习使用,并通过实例设计检测学生对BIM技术的掌握情况。
董丽娜:高校在线教学 创新课程经验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以热工基础课程为例》教改项目,课程在疫情期间实施以案例教学、考核方式、课程思政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教师选择了“录播为主、直播为辅” 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课程章节三大模块交替使用、双语授课,并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考核。第一模块使用腾讯课堂直播,以师生互动形式,通过课堂提问带领学生回顾上次课内容,并简单介绍本章课程主要内容,学习重点、学习要求、教学安排等。第二模块集中在超星泛雅平台,以课前通知、手势签到、自学录播课,实时测验、互动讨论、发布作业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步一步完成相应的任务点来学习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使用。第三模块为习题课及答疑,使用腾讯课堂直播,对章节内容进行小结,并针对学生在章节测试和课堂测验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实时答疑。
许志远:线上创新求进 培养航海应用型人才
作为《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卓越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教改项目负责人,许志远老师承担的《GMDSS通信设备与业务》是航海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海上遇险通信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引导学生树立危急时刻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推进课程思政向专业思政转变。充分利用GMDSS VHF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在线题库建设,加大过程性考核比重,提高航海类证书通过率。该课程只是航海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防控疫情期间,学院积极为学生选配毕业论文第二指导教师,共享兄弟院校的精品教学资源,与大连海事大学 开展海上专业联播教学,同步推进船员培训课程认证工作,稳步提升航海类人才培养质量。
张妍:以学为主 环境育人 学得认真 教的到位
信息工程学院张妍老师依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教改项目,辐射到自己讲授的所有课程中,强调以学为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按自己的节奏学习。而老师的主要精力就是为学生构建一个思考、讨论、探索、发现的环境,准备教案、视频、电子书、优质的慕课资源、线下活动及设计教学题目,让学生在这个环境里成长,并监督引导学习全过程。本学期开设的《模拟电子技术A》就是采用“雨课堂+钉钉+泛雅”模式进行的教学改革,课前预习、签到,课中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每隔10分钟左右,抛出1-2道题目检测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紧紧的跟住课堂的节奏。课后反馈课堂数据对学生进行预警,并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复习。教师利用QQ、微信给学生提供随时的答疑,做到有问必答。
郑鹏:审计监督助力疫情防控
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审计署向全体财务审计人员提出:“要通过提高审计监督实效,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高效顺畅开展”。因此郑鹏老师借助《交叉学科视角下会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改项目,在本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以“财务审计工作如何应对疫情影响”为题,进行了课堂线上讨论。会计学专业2017级同学就疫情防控对上市公司的2019年度财务报告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作为承担上市公司2019年度财务报告审计的财务审计人员,又该如何披露这些影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疫情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也带来新的经验和启示,同学们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多学习多思考,才能学以致用。
朱晓丹、蔺妍:推进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构建“云”实习新模式
依托《新时代海洋法治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教改项目,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改革,注重于更大限度的实现学生在实践中的互动性以及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并关注学生的实习实践反馈,突出“以学为本”的理念。本项校企共建的“云”实习课程最大亮点是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学生可以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同时提出问题,实务专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解答,定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学生在制作文书过程中对内容把握产生疑问,老师和律师就有针对性的对案件的法律适用和观点把握给予差别化指导。通过网络互动及案件探讨,学生顺利完成本课程学生任务。从学生参与度及课程满意度反馈情况看,本课程收效良好,对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王倩、韩国崇等:构建“互联网+”的大学英语嵌入式教学新模式
依托《构建“互联网+”的大学英语嵌入式教学新模式》《航海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多个教改项目,大学英语课程在原教改课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大学英语的教学涉及到全校3000多名学生,教师们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的不同类别,采取了“直播+录播+网络平台”的教学模式,直播增加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录播基础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学习;网络平台则选用了学习通、U校园和灯塔阅读,利用这几个平台的优势,加强四、六级以及英语阅读的训练,几个平台均有手机客户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根据统计数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师们还利用在网上查找到的视频资料,在直播课堂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民族自豪感,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郭霞:同心云思政 在线谋创新
依托教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结合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开展“同心云思政”在线授课。我们采用了“学习通+微信群+QQ群”的教学模式,微信群、QQ群发送相关信息通知,学习通开展线上课程教学及互动。教学设计以问题、目标为导向,通过教学资源发布、课前提问、针对不同专题展开课程讨论和在线答疑等方式,有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把系统中的课堂随机签到、在线讨论、随堂测验、线下作业等信息教育技术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对各项活动都赋予相应的分值权重,不仅方便教师组织开展教学,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效果良好。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