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页
数字音视工程网

微信公众号

数字音视工程网

手机DAV

null
null
null
卓华,
招商,
null
null
null
快捷,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焦点访谈》:原来“云课堂”也有多副面孔!

来源:央视焦点访谈        编辑:lsy631994092    2020-06-16 09:39:10     加入收藏

“云课堂”有许多好处:它不受地点限制,也不受时间约束,大班上课、小组互动,都没问题;它让普通学校的学生有机会听名师讲课,让边远郊区的师生有机会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有助于教育均等化;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图片

  前一阶段,为了防控疫情,校园完全不能开放,学生们呆在家里。学不能上,但课不能落下呀,还好,可以走进“云课堂”,居家上网课。“云课堂”是新的教学方式,怎么讲,怎么听,怎么互动,才能有好的效果?不少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在,大多数学校都返校上课了,大家却发现,“云课堂”期间,老师和同学们探索出的不少教和学、以及教学互动的新方法,对实体课堂的教学,也有不少启迪意义。

  随着北京市初高中学生陆续返校,线下课堂教学秩序正在恢复。我们先来看看在这一特殊时期学生们是如何上课的。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高三生正在上生物课,还是原先的同学,还是原先的老师,所不同的,这是一个班级的“分教室授课的互动课堂”,40多名同学被分在了2个相邻教室,老师通过视屏教学系统同时给同学们上课。出于防疫安全考虑,上课时同学座位的间距被拉开。

  虽然返校回到课堂,从线上回到了线下,但毕竟仍处于疫情之下的过渡时期。而在返校复课之前,过完寒假之后,学生们都经历了一段特殊而漫长的“云课堂”学习。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在“云课堂”学生们都有哪些经历,就北京市而言可以分为3个阶段,那就是:应急阶段、启动网上学科教学阶段和陆续返校复课阶段。

  疫情来得突然让人始料未及,应急阶段,当务之急是把学生稳住。这一时期的“云课堂”基本采取“一校一策”,自行开展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各类有意义的活动。年级稍大一点的学生这段时间还完成了很多学校布置的和学科融合的课业。

  应急阶段持续了两个多月后,北京市教委经过研判和准备,在4月13日启动新学期的线上教学的整体安排。“云课堂”“一校一策”式的各自为战变成了完成本学期教学计划的统一行动。

  学期中段线上复课,真正意义上的“云课堂”正式启动,这还意味着剩下的13周时间要完成20周的学科教学计划。迫不得已的应对,让老师和学生都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而紧张的特殊时期,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出现过包括学生自律、家长焦虑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盘点这一时期“云课堂”的磨合、探索和尝试,仍有可圈可点之处值得总结。

  比如优质微课资源包在“云课堂”上充分而广泛应用。优质教学资源包里的“微课堂”采取“一课一包”的形式,由特级教师或优秀教师讲授,面向全市中小学开放。边远郊县区和一些普通学校也可以享用最优质的教学资源,线下教育均衡的问题,在疫情期间线上“云课堂”上,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线上的供给应该是最精华的,不要有那么多废话,可能最好15分钟到20分钟课程,最高效率把要讲的内容传递给他,让他掌握这个知识以后去举一反三,去触类旁通,去自主学习,这个给我们启发很大。”

  比如“云课堂”的课题受时间限制,讨论和同学老师之间的互动可以延续到课后。

  北京中学党总支书记任炜东说:“比如语文学科给孩子留的是读书,写读后感这样一个作业,这样的话下午孩子们就可以相互之间在课上,读同学的读后感,相互切磋,老师也会引导学生,对同学们上午的学习任务进行一种相互的交流、展示,然后相互评价,达到切磋的目的。”

  突发疫情使传统的课堂教学被迫系暂时停摆,但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云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科教学得以延续。再比如,北京市4月13日正式启动线上教学后,网络给与每位同学的学习和表达空间更加均等充分,就像英语的口语课。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校长徐良云说:“有一个话题让大家来讨论,这个时候其实每个同学同时都在说,全班同学语音统统传上来了,这个时候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点着听,老师也可以点着听。一节课有几百条微信语音上来了,所以老师特别兴奋。”

  有些性格内向腼腆的孩子,通过键盘或语音和老师的交流更加顺畅。

  根据教学需要,“云课堂”上老师还会将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学习云小组”、“学习微社区”,这种学习中同学间的“云互动”不仅在课上,还会延续到课下。

  实际上,疫情之下的“云课堂”,没有老师面对面的监管,没有肩并肩的学习同伴,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学生们能否自律,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能否提高?教学质量能否保证?

  从某种角度看,因为无法面对面监管,对学生的赋权和信任是疫情之下的无奈之举,但在一些学校的探索和实践中,如果方法得当,加以适当引导,这种赋权和信任反而可以激发出学生自主研习的积极性,取得的效果也不错。

  疫情期间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老师指导下,班级公众号推出了“一道题讲堂”,由学生自己研讨,专门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其实,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负责人余胜泉说:“我觉得最重要还要创造一个氛围,这个氛围尤其是班级的学习社区,这种班级的学习社区、班级的班会、讨论会,班级同学和同学之间通过网络组建社会活动。”

  特殊时期的“云课堂”是全新的,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都是前所未有的。一般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会随之增强。而针对他们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的“云辅导私教”应运而生。

  针对北京市高中和初三学生的免费在线答疑服务平台,设在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这个平台招募了超过1.4万名优秀教师,今年2月17日,正当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之时,这个在线答疑平台开始优先对高三和初三毕业年级学生开放。

  在线答疑平台启动后,在中学毕业年级学生中得到积极响应。3月23日平台服务对象扩大至高一、高二学生。

  据统计,截至5月31日,全市共有4997名初三和高中学生提出近11.1万个问题,1724名老师在线答疑,给出近30.1万个答案。

  数据显示,边远郊县区的学生响应更加积极,长期困扰的教育均衡困境在这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毕竟现阶段只是疫情之下的过渡时期。疫情终将过去,所有学生都最终会和同伴一起回归校园。但同时,非常时期的各种探索和实践也会给人们留下更多的思考。

  余胜泉说:“在这个支撑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仅仅是解决了我们传统教育中断的问题,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业态,值得我们以后线下教育借鉴。”

  李奕说:“比如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供给的优势,在未来教育当中是不是有更好的一些布局上的调整,实现这种高质量发展,我们也在思考,所以整体思路是这样一个延伸的思路。”

  “云课堂”有许多好处:它不受地点限制,也不受时间约束,大班上课、小组互动,都没问题;它让普通学校的学生有机会听名师讲课,让边远郊区的师生有机会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有助于教育均等化;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换句话说,“云课堂”虽然是因为疫情而不得不启动,但是它解决的却不仅仅是线下教育被迫停摆的问题,还有助于解决部分存在于传统教育中的老问题,对实体课堂教学也有很多启发。所以说,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教育也是这样。我们看到,现在“云课堂”已经不再只是应急,而正在逐渐变成一种新的教育业态,由此开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的新模式,对未来的课堂、未来的校园、未来的教育都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央视焦点访谈,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或有侵权行为联系本站删除。(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可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一扫关注数字音视工程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

评论comment

 
验证码:
您还能输入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