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工程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智能化设计说明
来源:智能化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 编辑:lsy631994092 2020-07-28 08:55:54 加入收藏
前言: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我们也叫楼宇自控系统,主要涉及到空调、新风机组、冷却塔、送排风系统、智能照明等,那么关于这个系统的弱电设计是怎么样的呢?本篇文章分享一个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智能化设计说明。
正文:
1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1.1 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
1.1.1 系统概述
本工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通过对建筑机电设备测量、监视和控制,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可靠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管理要求。系统监控范围包括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电梯等机电设备。其中多联空调、电梯群控等设备由设备供应商配套提供数据接口和通信网络,并开放协议并设定好独立地址,各通过一个网关接受BAS的监控;电力系统监测数据由电力监控系统向BAS提供。各设备的监控原理详见监控原理图。
1.1.2 系统结构
系统采用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由通信网络、网络控制器(或网络路由器)、现场控制器(DDC)、各类传感器及执行机构、服务器及管理软件等构成。通信网络为两级结构,包括管理层及控制层。其中管理层网络采用以太网技术,利用信息网络系统智能网交换机进行通信,接入网络控制器和工作站;控制层网络采用LonWorks或BACnet总线技术,接入网络控制器和现场控制器,通过总线实现点对点通信;管理层和控制层之间通过网络控制器实现数据传输。
对于独立运行的单台设备,通过现场控制器(DDC)、传感器、执行机构实现常规监控功能(如给排水水泵、电梯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等);对于本身自成控制网络系统运行的设备(主要是多联变频空调系统、电梯群控系统),由设备供应商配套提供数据接口和通信网络,开放协议并设定好独立地址,各通过一个网关接受系统的监控。两种监控方式统一在同一台监控服务器及软件界面上,采用同一个数据库,构成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中心设在C栋负一层,内设服务器及监控工作站。系统软件预留标准数据接口,以便日后有需要时可向上一级智能化管理平台集成。
1.1.3 系统监控功能
1)空调、通风系统
a)空调器:根据季节、昼夜及节假日拟定多种时间及节能运行程序,控制机组的启停、并监测其运行与故障状态,自动统计机组工作时间,提示定时维修;调节电动水阀开度,保持回风温度在
所要求的范围,并根据新风温度调整回风温度设定值,达到节能的目的;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自动调整回风阀门开度,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空调器过滤器阻塞状态,提示维修。
b)新风空调器:根据季节、昼夜及节假日拟定多种时间运行及节能运行程序,控制风机的启停,并监测其运行与故障状态,自动统计机组工作时间,提示定时维修;调节电动水阀开度,保持送风温度在所要求的范围;监测新风机过滤器阻塞状态,提示维修。
c)送/排风机、新风换气机:按设定时间自动控制启停,监测其运行与故障状态。
d)平时/消防共用送排风机:平时按送排风机自动控制,火灾时由消防联动控制,自控系统不起作用。
e)风机盘管:按楼层对风机盘管电源进行开关控制,并监测其运行与手/自动状态。
f)多联机室外机:由厂家提供控制系统,在招标时明确要求其提供开放性接口及通讯协议给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并提供系统运行、维护所必须的监控数据参数及状态的具体定义和格式,由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集中管理。
2)蒸汽锅炉系统
热水(蒸汽)锅炉系统自带有控制系统,BAS通过网关接口直接从其控制系统中读取相关信息。
3)给排水及污水系统
a)生活变频供水系统:监视水池超高/低位水位状况,及时报警;自动监测水泵运行、故障,提示定时维修;自动监测变频器电源、故障及管网压力状态,及时报警。
b)污水泵、集水井:监测其运行与故障状态,提示定时维修;集水井溢流水位报警。
4)电梯及自动扶梯运行监测
a)电梯自带有群控系统,BAS系统对电梯监控系统只监测不控制,电梯控制屏以干接点形式向BAS系统提供以下信息:上行状态、下行状态、运行状态显示,故障报警。
b)自动扶梯:监视电梯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上/下行状态等。
1.1.4 系统总体要求
1)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支持并遵循BACnet标准的通讯协议以及流行的现场总线技术;
2)系统应配置支持网络通信协议的各种通用或专用的接口单元、网关及其外部设备,通过接口单元采集其他系统/设备的有关参数,并可根据需要对其它系统/设备进行控制;
3)系统现场控制器必须能独立通讯及自行操作,并具有点对点通信能力,中央站停止工作不影响现场控制器的功能和设备运行;
4)系统每条总线最大传输距离不少于1200m,并可扩展;
5)系统每台DDC监控点数应预留有不少于20%的裕量,I/O模块允许带电热插拔。
1.1.5 软件功能
1)软件模块应根据系统运行和管理要求来配置,可方便、灵活、简单地实现应用软件功能的增减,而且这些改变无需调整和增添管理服务器或工作站的硬件配置。
2)必须具有备份与恢复机制,以保障在系统崩溃或系统维修后能迅速重建整个软件系统。系统监控数据应在服务器进行RAID0备份。
3)应允许用户在不中断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建立和修改数据库。
4)应具备完善的用户管理功能及多级密码保护,对操作人员权限作出限定。所有的用户登录信息及发生的操作均应自动被记录在日志文件当中,日志文件不能被随意修改。
5)应按不同的监控设备(系统)及建筑分区分别组成相应的操作界面。操作界面应能实时动态显示受控设备/传感器的工作状态、报警状态及运行参数,并对其进行控制及设定参数。
6)应使用高级语言编写,在显示器上能形成下列五个小区:时间/日期区、操作员指令区、系统反应区、数据显示区、报警状态区。
7)应采用图形化编写程序语言,编写或更改各机电设备的控制及联动控制程序。
8)报表生成程序:可自动或按指令生成运行记录和报表,包括系统监控点总表、总体运行记录、系统诊断报告、维护管理报告、电力使用和管理报告、报警和状态报告等。这些记录和报表可按时间、日期、阶段自动生成,并可随时调阅或打印出来。
9)节能控制程序:应能在系统中自动运行而无需操作人员介入,同时应有足够的灵活性,允许用户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10)报警管理程序:应能在系统中自动运行而无需操作人员介入,报警优先级别应可分级警示,所有的报警应显示报警点的详细资料,并根据报警优先级别和时间专页自动记录备案。
11)编程软件应采用图形化或高级语言对应用程序进行编程、二次开发。
12)各子系统控制软件应可集成至BMS中控软件或开放接口向BMS提供数据或从BMS读取数据。
13)系统在地下车库、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控制新风,应能实现以下功能:系统应能对室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够实现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能够检测进排风系统的工作状态,并与室内污染监测系统关联,实现自动调节风量。
14)系统采用数字式风机盘管温控器对公共区域风机盘管进行远程控制,所有温控器、区域管理器采用RS485总线协议组网,并通过数据集中器向BAS提供数据。数字式风机盘管温控器主要控制功能包括:
a)现场控制:通过数字式风机盘管温控器手动控制风机盘管的开关及温度;
b)系统监控:系统可实时、全面监控用户使用情况,并进行远程控制;
c)计划控制:系统可设置温控器自动开关时间、温度、可调节温度上下限等。
1.1.6 主要设备技术要求
1)系统软件内容要求
a)工作站软件:应支持中央站的集中管理和监控功能。投标人应优化配置系统软件(包括网络协议及协议软件、网络操作系统)、软件互联技术和标准通信协议、数据库及数据库集成管理软件、数据通信控制与管理软件等,设计、构建系统的人机接口层、数据访问层、数据库层的中央软件平台,实现系统的集成,数据交换,功能、信息共享,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协调监控和综合管理。中央站软件应支持双机备份的工作方式。
b)数据库软件:采用通用、高性能的数据库管理软件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存储,管理软件应具有完善的操作管理功能,按管理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的操作员可设置不同的操作密码和登陆口令、设备控制权限,只有经过受权的操作人员才能对相关的设定参数进行修改,允许用户在不中断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建立和修改数据库。
c)操作系统软件:采用主流的操作系统软件、WEB服务器软件,并提供配套的设备管理软件、编程工具软件和绘图软件,并配有通信管理软件、故障诊断软件、用户在线编程软件,及数据库编程软件。
d)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包括WEB服务器软件、图形化操作软件、报警管理软件、能源管理软件、节能软件、历史数据记录与管理和报表生成软件。
WEB服务器软件:WEB服务器为嵌入式,具有WEB服务功能,网络上被授权的客户机可通过浏览器监视查询设备的工作状态、维修记录、能耗分析等统计和报表数据。
图形化操作软件:应以彩色图形显示建筑平面、设备分布图、监控系统图,图例应为设备实物的模拟图,在图例旁边实时显示系统或和设备的动态数据。通过图形、三维图像、动画、报表等多种方式,表示设备的启/停、手动/自动、故障等状态和温度、流量、湿度、压力、等参数,仅使用键盘或鼠标即可完成对所有设备的在线控制和监控操作(包括增加、删除、修改控制程序和设备运行参数),但并不中断系统的正常运行。
报警管理软件:能在系统中自动运行而无需操作人员介入,报警优先级别应分为三级,按轻重缓急来处理异常事。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在显示器上弹出红色闪烁对话框,配以声响提示,显示出相应设备的图形界面,所有的应显示报警点的详细资料,包括位置、类别、处理方法、时间、日期等,同时能显示维修和处理方法,并根据报警级优先级别和时间专页自动记录备案,建立设备的维修档案,并在打印机上输出打印报告。
能源管理软件:根据内置当年的温度、湿度等天气情况,并根据系统中各设备的能源消耗和运行时间,以及实际运行中的负荷变化规律,选择性地按每日、每周、每月或每年进行能耗分析,自动处理并调整系统的运行参数,以实现系统的最优节能运行。
节能软件:能在系统中自动运行而无需操作人员介入,同时应有足够的灵活性,允许用户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应配有满足各种设备运行工况的控制模式,并提供节能运行控制算法。可以预设被控设备的运行参数,自动运行,自动纠正控制误差,以获得受控设备的最佳工作状态。
历史数据记录、管理及报表生成软件:系统可自动记录各受控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报警等信号,记录累计运行时间及其他运行数据,并进行综合处理,提供设备管理所需的各种数据,包括系统运行记录、诊断报告、维护管理报告、能源管理报告、设备状态和报警报告等。这些记录和报表可分类按时间、日期自动按指令生成,并可随时调阅或打印出来。
2)系统软件功能要求
a)报警功能要求
当系统检测到现场的报警信号,或者系统本身发生异常时,应可通过屏幕、音响、闪光报警灯、打印机输出报警信息,提醒操作员。每一个报警监控点(监控点的定义应包括系统内部中间状态点,重要的中间状态点应直接在系统图画面上显示)的编号(工位号)、报警点名称、报警级别等定义,报警点名称应采用形象生动的短语来反映报警内容。
b)记录功能要求
系统对需要监控的设备和工艺参数(需要监控的设备和工艺参数以下简称监控对象)的采样数据进行记录,以供查询,并能形成设备状态历史记录一览表(以下简称历史记录表)和工艺参数历史记录曲线图(以下简称历史曲线图)。
工艺参数(即模拟量)记录:工艺参数的记录应是连续的,工艺参数记录的历史数据可以历史曲线图的形式形象表示出来,对一些相互影响的参数,应能在同一历史曲线图上显示多条曲线,以便进行直观的比较。历史曲线图应可缩放显示。
设备运行情况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的情况有程控投入、程控退出、自动(设备由BAS系统控制)、手动(设备由就地控制,不受BAS系统干预)、启动、停止、故障等,同时记录情况发生的时间。上述记录应以历史记录表的形式保存并显示。
记录的保存时间:一般记录的保存期限为一个月,对于重要记录,系统应有长久保存的手段。
c)监测功能要求
对系统的每一个输入/输出点和中间状态点(以下将两者统称监控点),系统应有特定的编号(即工位号)和名称。每一个监控点,系统都应能查看其详细信息。对系统的每一个监控设备对象,系统也都有一个特定的编号和名称,并以形象生动的彩色图标在系统图画面上显示。对所有监控点进行图表技术分析,图表表示方式应提供多种形式如动态曲线、动态棒图等,对长期统计的数据可采用表格形式。
d)系统运行操作要求
对每一个监控对象,操作员可在监控对象所属的系统图画面通过点击代表设备的图标打开监控对象的控制画面(以下简称控制画面),给监控对象施加操作指令,控制监控对象的运行。
操作员在操作站上可以进行但不限于以下指令操作:
启/停各种设备、装置;
启动或停止各种控制程序;
启动或停止有关监控点的记录功能;
手动制作或通过系统提取各种图表,图表可查看、打印或保存以下图表。
工程师在服务器(工程师站)上可以进行但不限于以下指令操作:
操作员在操作站上进行的所有指令;
运行诊断程序并打印诊断结果;
修正系统日期、时间;
调整可设定的各种参数;
加入或更改各种节假日的时间控制;
添加/删除报警监控点;
报警监控点的设定;
对模拟输入信号进行线性化处理;
编制或修改各种控制程序;
加入或修改各种系统图、逻辑控制原理图、调节原理图、系统信号流程图等。
e)系统权限级别的要求
系统权限级别至少能有四级,本工程分为操作员级和工程师两个基本级;操作员级又细分为值班员级、值班长级;工程师级又细分为维护工程师级、系统工程师级。值班员级为一般运行值班人员所用,可以查看所有的设备状态和参数数值,在人控方式下启动或停止设备的运行,在程控方式下改变调节参数的给定值;值班长级为值班运行负责人所用,拥有值班员级的所有权限,同时有权改变设备的运行控制方式,屏蔽或开放某些控制功能;维护工程师级又细分为电气维护工程师、空调维护工程师、机械维护工程师三类,对于各自专业的设备除了拥有值班长级的所有权限外,有权修改PID调节参数,改变控制原理,修改系统图和操控界面,增加/撤消控制对象,根据工艺的需要对系统进行调整。系统工程师级有权增加/撤消授权密码,更改系统网络设置,开放/终止BAS系统与别的网络系统的网络接口。系统不响应没有权限的人员的任何命令,各级权限的范围应可重定义。
f)报表功能要求
可以人为或通过时间、范围类别的设定自动生成所需报表,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项目:
所有点状态;
报警点摘要;
巡检记录报表;
设备档案报表;
报警历史记录;;
能源消耗报表;
提供维修、维护报表;
设备效率报表。
3)现场控制器(DDC)(含电源适配器、继电器等附件)
a)每个现场控制器(DDC)应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CPU、I/O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金属机壳及保护电器(包括能接收220V数字输入/输出的24V中间继电器),并配有通讯管理、控制、故障诊断、用户在线编程等软件。
b)微处理器(CPU):32位或以上。
c)I/O通道的要求:
模拟量输入(AI):DC 0~10V或4~20mA,模拟量输入通道A/D转换分辨率≥10bit。
模拟量输出(AO):DC 0~10V或4~20mA,模拟量输出通道D/A转换分辨率≥8bit。
开关量输入(DI):无源常开或常闭干接点信号,要求采用抗干扰设计。
开关量输出(DO):采用继电器输出(即干接点)的方式,要求采用抗干扰设计,能隔离交流220V电压。
d)I/O模块应允许带电热插拔。
e)每台DDC监控点数应预留有不少于15%的裕量。
f)符合国际标准的通用协议;支持通过总线与其他DDC进行点对点的通信,交换数据和共享信息资源,且不需要通过上一级处理器。
g)工作环境温度0~50℃,相对湿度10%~90%。
h)DDC应具有直接数字控制和程序逻辑控制功能,并具有联网协同工作的功能,在完成初始化、控制程序下载后,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可脱离工作站独立完成控制工作。
i)DDC应具有下述基本软件功能:比例、比例+积分、比例+积分+微分、开/关、时间加权、顺序、算术、逻辑比较、计数器等,对于复杂控制要求的应用场所,还应提供高级控制算法。
j)DDC应可根据操作站发来的命令和数据或自带的控制程序(EPROM)以及现场各种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和状态对受控设备进行监控。
k)DDC应能实现与服务器、工作站之间的双向数据通信,接受远程或现场便携式操作终端、笔记本电脑的对其程序的编辑、修改。
l)DDC系统时钟精确到1秒,各DDC的系统时钟应同步,并受BAS工作站或网络控制器统一协调。
m)对群组监控设备不宜采用两台以上的DDC监控同一工艺流程,并保证并列设置的两个DDC监控效果不应有显著性差异。
n)当DDC本身故障时,应能自动旁路脱离网络,并在主控/分控操作站上及时报警显示,故障排除后能自动投入运行。
o)DDC应具有掉电、通信中断、误操作等保护功能。在系统长时间断电后应保证不丢失数据,来电后能恢复正常工作,无须重新下载程序或编写。
p)DDC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要求达到10万小时以上。
4)传感器、变送器的要求
a)应采用工业标准制造并与DDC相匹配的各类传感器,选用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寿命长的传感器。
b)管装式或浸探式传感器必须适合于设计图纸及说明中有关章节所要求的工作场所(如工作温度及压力等),传感器测量范围的选择应尽可能使设定点在感应范围的中点,传感器必须采用防腐蚀结构,适合固定于振动安装环境的表面。
c)浸探式传感器必须安装于盛有导热填充剂的不锈钢或铜制探井内,探井口应有防止填充剂外溢的设计。
d)防干预式传感器必须由制造商在厂内按要求调校妥当。
e)传感器模拟输出:DC4~20mA或0~10V
f)计划控制:系统可设置温控器自动开关时间、温度、可调节温度上下限等。
5) 设备安装及施工要求
a)DDC控制箱安装于弱电间或设备机房内,安装位置宜靠近机房门口并靠近监控设备,安装高度底边离地板1.2米;
b)控制箱、控制线路应远离具有强电磁干扰的设备,并采取抗干扰措施;
c)各传感器、执行器的具体安装位置根据现场确定,安装要求应满足国家规范及产品说明书;
1.2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1.2.1 概述
本工程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酒店的大堂、大堂吧、电梯厅、走道、宴会厅、所有餐厅、会议室、行政酒廊、酒吧、水疗、室外环境、建筑外立面等公共场所的照明进行自动监控,以达到节能、有效地延长灯具的寿命、美化照明环境和方便管理维护的作用。
1.2.2 系统构成
系统由管理工作站、可编程开关控制器、可编程控制面板、液晶显示触摸屏、照度传感器、移动传感器、时钟管理器、手持式编程器等部件组成,上述各种具备独立功能的模块用一根数据通讯总线,联接起来组成一个控制网络。
系统工作站设于C栋负一层设备监控中心。
1.2.3 系统控制功能
1)酒店大堂
a)照度感应和时钟定时控制减光控制
b)中央监控室软件控制
c)前台现场面板手动控制
d)分回路隔灯控制(1/2, 1/3, 1/4)
2)客房层走道/电梯厅
a)时钟定时控制
b)分回路隔灯控制(1/2, 1/3, 1/4)
c)管理用房现场面板手动控制
d)中央监控室软件控制
3)宴会厅/会议室
a)减光控制
b)中央监控室软件控制
c)现场面板手动控制
d)分回路隔灯控制(1/2, 1/3, 1/4)
e)遥控器控制
f)场景控制(根据不同会议内容及要求变换照明场景)电梯厅
4)室外景观照明
a)照度感应及时钟定时控制
b)中央监控室软件控制
c)场景模式控制(根据不同季节、节假日变换照明场景)
1.2.4 系统性能要求
1)要求采用全数字分布式照明控制系统,模块化结构,分散式布置。每个控制器均要求带有处理器(CPU),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仍可独立地完成各种控制功能。
2)开关型可编程控制模块安装在相应的照明配电箱内,模块应采用导轨式安装方式。调光型控制器自带金属箱体,要求独立装于照明配电箱侧边。
3)传感器、现场控制面板等应直接接于控制层总线上。
4)系统应具有时钟管理器。
1.2.5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1)智能照明系统均采用总线系统,并合用一个总线管理器实现总线设备与工作站通信,通信速率不低于10M。
2)智能照明系统采用开关执行器对照明回路进行开关控制。
3)系统应支持不少于5000个控制回路,具有365天时钟管理功能。
4)系统控制器、面板、传感器等应采用总线连接,每条总线带有的元件总数要求不大于64个,总线最大传输距离要求不少于1000米,总线元件和供电电源之间传输距离不小于700米,总线上数据传输速率不低于9.6Kbit/S。面板、控制器应采用手拉手或星型方式连接。
5)系统应采用分布式智能结构,每个控制器均要求带有CPU,在系统通信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仍可独立地完成各种控制功能。
6)开关控制器应采用标准DIN导轨式安装方式,所有控制器与照明系统断路器应统一安装于照明配电箱内。
7)系统记忆的预设置照明场景,不因断电而丢失。
8)系统应具有以下控制方式:控制室计算机编程自动控制、控制室计算机手动控制、万年历时钟控制、时钟设定自动场景控制、照度传感器感光自动场景控制。
9)系统应能对网络上所有设备的状态进行自检。
10)系统应具有故障的灾害迅速恢复功能。
11)系统软件要求能对每个照明回路的时间程序或逻辑条件进行动作设定,并能显示各回路的工作状态、运行累计时间。对回路断电及系统故障等能实时显示及报警。
12)应支持对控制回路的顺序延时开关以避免大量回路的同时开关而引起的浪涌及操作过电压等对网络设备造成损坏
1.2.6 主要设备技术要求
1) 16A可编程开关执行器
a)照明控制回路数量:按图纸要求
b)各回路负载:≥16A
c)各回路工作电压:220V
d)触点寿命≥10万次
e)具有手动开关
f)标准DIN导轨安装结构
g)具有断电自锁功能。系统掉电时,各控制回路触点应保持原有开关状态。
h)具有总线通信接口,采用开放性总线标准,满足国家通用协议标准的要求。
i)工作温度:-5℃~50℃。
2) 照度传感器
a)输出:0~10V
b)检测范围:0到60000LUX,线性
c)防护等级:IP65
3) 时钟控制器
a)可用作天、周、年定时控制。
b)根据控制要求,灵活提供各种规格时钟控制设备,通道数量不少于4个。
c)网络总线取电。
d)具备现场液晶显示功能。
4)总线管理器
a)作为总线与TCP/IP以太网之间信号转换装置,以太网网络接口采用RJ45接口,以太网通信速率不少于10M。
b)可实现子网电气隔离,数据互通。
c)系统故障时无需断电软复位功能。
d)从IP网络任意节点可自由访问本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e)供电电压:24VDC。
f)工作温度:-5℃~45℃。
5)管理软件要求
a)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简体中文图形操作界面。
b)应具有控制区域及操作管理权限设定功能。
c)应可根据需求按时间、管理要求设定程序,对系统的模块进行开关控制设定。
d)应具有报警管理、日程表、历史记录、密码保护、中文菜单式、图形化编程等软件模块。
e)应提供二次开发工具,支持平面图设计,采用拖放方式编辑平面图。
f)应能在图形界面上真实显示各照明回路上灯的开关状态。
g)应可通过列表及鼠标点击方式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鼠标所指区域即显示相应回路和群组的编号及工作状态。
h)应具有自检功能,可监视系统所有部件的工作状态。
i)应具有报警管理功能,可显示报警区域、报警点的具体地址。
j)应具有运行时间及历史纪录功能,并可根据需要灵活设定。
k)应具有报表功能,并可根据需要灵活设定。
l)可对有关数据进行导出,便于其它系统的集成或调用。
6)设备安装及施工要求
a)智能照明执行器与照明系统断路器一起装于照明配电箱内,模块应采用导轨式或插接式安装方式。
b)火灾时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接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的报警信号,关闭场景控制和节能控制功能,根据报警信号对应的楼层点亮应急照明。
1.3 电力监控系统
1.3.1 系统概述
电力监控系统对高低压配电系统、变压器、直流屏等实施自动监测(中压系统含保护及控制),本工程监控中心设在D栋负一层建筑设备监控中心,系统通过智能网向BAS提供高低压系统的监测数据,实现建筑设备统一监控,系统通过智能网向建筑能效监管系统提供低压柜各回路电能数据,以便能源管理系统统一计量分析。
1.3.2 系统结构
1)系统采用间隔层、站级层和网络层三层网络结构。
2)间隔层由高压微机综合保护测控单元及低压智能测量仪表等单元组成,安装于高、低压开关柜上,以总线形式接入站级层通信管理器。主要完成高压继电保护、测量和信号采集并与主控单元进行通信等功能。
3)站级层由通信管理器构成,设于低压配电房内,主要是作为本站间隔层设备采集电力系统数据的处理、储存、调配以及通信协议的转换,并接入网络层,将本站经处理的数据上传和接受网络层下传的设定参数或控制信号等指令。
4)网络层采用以太网络,通信管理器通过大楼智能网络接入网络层,与服务器、工作站相连,以实现电力系统的集中监视、测量、控制和管理。
1.3.3 系统主要功能及性能
1)对各回路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谐波等电力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值班人员及时发现故障隐患。
2)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并进行集中管理。
3)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冷热源、输配电系统和照明等电力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供能耗报表并为物业管理提供节能依据。
4)提供电力系统设备维护、运行的各类报表。
5)变电所变压器温度控制箱及传感器由变压器厂商配套提供,要求变压器温度控制箱能通过RS-485接口向电力监控系统提供绕组超温报警、铁芯超温报警、传感器故障等信号。
6)直流屏自带控制器,并通过RS-485接口将有关信息传送至电力自动监控系统。
7)系统高压柜微机保护装置都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a)采用测量、保护、控制、信号四合为一的综合微机保护装置。
b)齐全完备的测量功能: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度、功率因素、频率等。
8)低压开关柜采用智能测量仪进行数据采集,测量仪装于低压开关柜上,通过总线与主控单元进行通信。在进线柜、联络柜、无功补偿柜须测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回路的工作状态、故障状态、三相全电量参数(U、I、P、Q、KWH、KVARH、KVAH、COSφ、F等)、高次谐波及电能质量分析等。在馈电柜各回路测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回路的工作状态、故障状态、三相全电量参数等。
9)所有智能测量仪带分合闸检测功能,系统通过智能网向BAS提供所有开关的分合闸状态、变压器、直流屏、高、低压柜的实时运行状态数据,以便BAS对大楼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1.3.4 4 主要设备技术要求
1)通讯管理器
a)上行通讯:TCP/IP;下行通讯:RS485或Modbus,并可与水表、电表、能量表相匹配。
b)通讯速率:9600bps。
c)连接总线数量:不少于128个;管理测量仪数量不少于600个。
d)应可通过服务器、工作站监控和记录智能仪表的状态,对智能仪表进行分组管理。
e)工作温度:5℃~55℃;额定电压:220VAC。
f)应预留向上集成通信的接口,并开放接口协议。
2) 微机综合保护测控单元
a)采用测量、保护、控制、信号四合为一的综合微机保护装置。
b)测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度、功率因素、频率等
c)上行通讯:RS485或Modbus;通讯速率:9600bps。
3) 智能测量仪(进线柜、联络柜、无功补偿柜)
a)测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回路的工作状态、故障状态、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度、功率因素、频率等。
b)带分合闸检测功能。
c)上行通讯:RS485或Modbus;通讯速率:9600bps。
4) 智能测量仪(馈电回路)
a)测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回路的工作状态、故障状态、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电度、功率因素等。
b)带分合闸检测功能。
c)上行通讯:RS485或Modbus;通讯速率:9600bps。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