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智慧商业行业“十大事件”盘点
来源:智慧零售与餐饮 编辑:lsy631994092 2020-12-29 08:48:51 加入收藏
大事件一:十四五规划出台,坚持扩大内需,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大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降低企业流通成本,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
大事件二:商务部高度重视零售创新,推进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小店经济、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
1、商务部召开全国零售业创新发展现场会 鼓励实体商店进行数字化改造
10月14日消息,商务部在合肥召开全国零售业创新发展现场会,高度重视零售业创新发展工作,强调创新驱动,大力发展以供应链为核心的新型品牌连锁,加快零售业数字化转型,发挥大型零售企业“以大带小”的促进作用,推进零售业跨界融合、线下线上融合,提升供应链效能,促进降本增效,实现零售业高质量发展。
2、商务部等七部门启动小店经济推进,2025年达百城千区亿店
7月16日消息,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推动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小店经济发展体系,加快小店便民化、特色化、数字化发展,以稳定就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提升经济活力。到2025年,培育小店经济试点城市100个,赋能服务企业100家,形成人气旺、“烟火气”浓的小店集聚区1000个,达到“百城千区亿店”目标。
3、商务部: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力争到2022年,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达30万家
8月11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要聚焦影响便利店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网点布局,推动数字化改造,建立智慧供应链,通过“新建一批、加盟一批、提升一批”,全面推进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力争到2022年,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门店总量达到30万家。
大事件三:IPO/投融资领域热点不断,零售数字化转型助力飞跃
1、良品铺子IPO,成上交所首家网络上市企业
良品铺子于2月24日在上交所上市,募集资金4.88亿元。良品铺子也成为此次肺炎疫情期间湖北上市的首家企业。这是上交所历史上首次以网络取代交易大厅现场形式举行上市仪式。良品铺子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通过信息化技术、互联网工具及智能化工具,良品铺子实现了全渠道的数字化转型,使用户触达更便捷。
2、九毛九集团在香港挂牌上市 数据优异
1月15日,九毛九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这是是继海底捞之后,又一家大陆地区中式餐饮企业在香港上市。九毛九拥有麦当劳的强运营基因,属于单品爆款小店模型,又有网红餐厅的特质,发展迅速,九毛九集团成立于2005年,是以连锁经营为核心的中式快时尚餐饮集团。截至当前,九毛九集团共有310家门店。预计未来2019年至2021年将新开设370家自营餐厅,并预计将新开设460家加盟餐厅。
3、名创优品纽交所上市 背后的数字化创新成果突出
10月15日,名创优品在纽交所上市,资料显示,名创优品是一家产品驱动的全球化创意居家生活用品零售商,截至2020年6月30日,名创优品在全球逾80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超过4200家门店的零售网络,其中在中国市场开拓了超过2500家门店,海外市场超过1680家。创优品此次赴美上市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张全球门店和零售网络,升级仓储和物流网络、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运营系统等。
4、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敲钟上市,互联网科技和数据双驱动
11月20日消息,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逸仙电商经营的是美妆生意,但逸仙电商有时更像一家科技公司。从创立早期,逸仙电商就开始在IT系统、产品研发、内容创造、消费者沟通渠道、供应链体系等基础设施方面持续投入。
5、和府捞面获4.5亿元D轮融资 深入合作探索餐饮数字化
11月16日消息,中餐连锁品牌——和府捞面已正式完成4.5亿元D轮融资,创下本年度业内最高融资纪录。据悉,和府捞面目前在运营近270家门店,年底总门店预计达到310家。2021年计划开出200家左右门店。还将启动海外开店项目,迈出全球化品牌输出的脚步。
和府捞面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中式面食直营连锁餐饮品牌,除线下门店外,亦形成了线上外卖、和府商城,并开拓第二曲线财神面、一口捞面等新的业务增长模式,强化和府矩阵。
7、沪上阿姨获近亿元A轮融资门店数量超2000家 重视门店数字化改造
11月24日消息,连锁茶饮品牌沪上阿姨近日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深耕供应链,以及打造品牌核心壁垒。
沪上阿姨成立于2013年,以“时髦之茶,源自沪上”为品牌定位,专注为二三四线城市级别的年轻消费者提供健康、好喝且不贵的新式现制茶饮,定价在10元-20元之间。其创新地提出了五谷茶饮的概念,如今已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业超过2000家门店,年销量超过1亿杯。
8、百草味以7.05亿美元的价格卖身百事 聚焦定位整合多方面优势
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集中资源围绕“高端红枣好想你”的品牌定位,整合公司品牌、产品、渠道、技术、资源等优势,打造全国特色农产品运营平台,形成全国县域特色农产品运营商共享模式,本次交易的完成将为公司“平台经济”模式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大事件四:2020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示5G、区块链等新技术
11月4日消息,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正式启幕,习近平总书记做开幕致辞,表示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办这一全球贸易盛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1、优衣库首秀进博会,“艺术+科技”焕新未来生活方式
本届进博会,携“明日博物馆”首次亮相进博会的优衣库,以10大创新展区、6大服装科技,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科技力量的沉浸式体验。
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赋能产品,在提升产品舒适度、功能性的同时,体现可持续性,是优衣库产品打造的底层逻辑。“便捷+体验”的全渠道布局策略:“我们希望打造一个讯息、社交、线上、门店整个一体化的全渠道体验。”在这样的渠道布局理念下,优衣库成为了为数不多能够平衡好线上成长和线下拓展的服饰零售品牌,而这依然离不开其“长期主义”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2、5G全力助威进博会
据悉,本届进博会场馆及周边重点区域实现5G覆盖,并且随着5G技术成熟和场景应用的丰富,5G网络保障第三届进博会“更智慧”。同时,升级后的5G基站,实现了5G独立组网后可摆脱5G手机对于4G网络的依赖,大幅提升上行传输速率,据现场实测,在进博会主场馆下载一部4个G左右的高清影片只需要约15秒。
3、各类区块链新应用有望跨行业赋能
知名国际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SGS,在进博会现场全球首发了区块链赋能中国市场全渠道解决方案。此次SGS带来的区块链追溯系统——通测链,可对进口食品追本溯源,帮助更多海外好产品进入中国。除了食品跨境溯源,区块链技术也开始走进艺术领域。洛克菲勒艺术中心协同AWS(亚马逊公司旗下云计算服务平台)和微软等,打造了一个艺术资源数字化平台——Zerone藏诸名山。这一平台将结合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改善艺术产业由来已久的流通、保真、知识产权等问题。
大事件五:无人售货和自助服务不断优化,顾客体验和智能交互性更强
1、华为首个智能无人售货店开业:7x24小时自助买手机
2020年1月1日,华为首个智能无人售货店在武汉正式开业。这家无人售货店位于光谷新发展国际中心,外形酷似一个环形的“飞碟舱”。据悉,该无人售货店可7×24h营业,店内有一大两小智能机械臂,商品的拣选和出货完全依靠机械臂来完成。
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核心战略,就是全场景智能生活体验,并围绕消费者衣食住行全场景提供智能生活解决方案。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来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已成为零售行业的共识。“零售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智能化的变革,新的技术手段将加速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
2、肯德基无人自动餐车上街招手即停、15秒出餐
11月23日,沈阳万象汇广场出现必胜客的自动驾驶“无人移动早餐车”,卖帕尼尼+豆浆等组合搭配早餐套餐,人均10元。
而11月24日,肯德基的无人移动早餐车也出现在上海街头,卖打包好的汉堡等套餐,15秒取餐。顾客只需通过扫描餐车上的二维码,选择好餐品,在线上付款后就可以打开相应的橱窗,取走餐品,整个过程不到15秒。每个餐车可以提供200-400多份餐食。
据相关报道,送餐车使用5G无人驾驶新技术,没有人员驾驶车辆,而且没有配备员工售卖,全部数字化、自动化送餐、取餐,根据顾客招手即停。
3、亚马逊首家生鲜超市LA开业,智能Dash购物车自动结算
8月27日消息,亚马逊在加州开设了公司第一家Fresh超市,这家占地1000平方米的门店将应用亚马逊的智能Dash购物车,配备传感器和图像识别功能,自动扫描被放入购物车的产品,并添加到结算清单中。这意味着顾客不再需要在结账时排队。购物车装上商品后,购物清单会同步到屏幕上,金额也实时显示,可以量入为出,能够促使理性消费。
大事件六:中国零售业复苏态势领跑全球,线下渠道强势反弹
12月18日,全球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公布的最新研究显示,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全球零售业带来深刻影响,伴随着人们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的转变,消费市场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国的消费复苏步伐走在了世界前沿,在经历疫情期间线上消费的爆发后,线下渠道也开始强势复苏。
线上增长回归理性 线下渠道强势复苏:尼尔森研究显示,进入第三季度,线上销售在增长同时开始回归理性,线下渠道则在疫情后强势反弹。7月份和8月份线上渠道的重要性为分别为25%和27%。与此同时,线下渠道开始强势复苏,7月份和8月份线下渠道的重要性分别为75%和73%,相比之下第二季度为66%。
最新行业趋势调研还显示,O2O,社交电商和市场下沉是渠道的未来大重点。在回答未来12-18个月公司的业务重点有哪些时,79%的受访者选择了更加关注O2O,64%选择了社交电商和私域流量,57%选择了市场下沉。
“新常态下,零售商和品牌商应聚焦包括O2O等所有新兴渠道在内的全渠道发展,针对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场景进行大胆创新,同时借助大数据,来获取真实、有价值的洞察,制定出更准确有效的发展策略,实现更高的ROI资源配置。”
大事件七:国家出台社区团购”九不得”
12月2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6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参加。
会议充分肯定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严肃指出当前社区团购存在的低价倾销及由此引起的挤压就业等突出问题,希望互联网平台企业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在增创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体现更多作为、更多担当。
为严格规范社区团购经营行为,会议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九不得”:
一是不得通过低价倾销、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方式滥用自主定价权。
二是不得违法达成、实施固定价格、限制商品生产或销售数量、分割市场等任何形式的垄断协议。
三是不得实施没有正当理由的掠夺性定价、拒绝交易、搭售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四是不得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排除、限制竞争。
五是不得实施商业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危害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六是不得利用数据优势“杀熟”,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七是不得利用技术手段损害竞争秩序,妨碍其他市场主体正常经营。
八是不得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九是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危害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大事件八:国家监管部门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近日,国家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互联网企业展开立案调查。
近年来,我国线上经济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线上经济凭借数据、技术、资本优势也呈现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市场资源加速向头部平台集中,关于平台垄断问题的反映和举报日益增加,显示线上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得到社会热烈反响和广泛支持。可见,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议题。
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竞争环境公平,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而垄断阻碍公平竞争、扭曲资源配置、损害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利益、扼杀技术进步,是监管者一直高度警惕的发展和安全隐患。自线上经济诞生以来,我国始终支持和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但鼓励与规范应当并重,线上经济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创新发展,如果超越法律法规限制,放任市场垄断、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终将使整个行业无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此次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互联网企业展开立案调查,正是为了更好规范和发展线上经济,让互联网行业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前行。
大事件九: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市场支持力度,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
2020年7月,针对北京新发地的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农产品市场建设和运营中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市场支持力度,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规范建设运营管理各项制度,为城乡居民创造更优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
政策愿景引导下的行业大势——农贸市场新平台模式:农贸市场从供应链强化向社会资源整合全面发展。统一零售平台如统一经营管理、统一物流配送;货品交易云平台如订单管理、客户管理、库存管理;货品交割服务平台如第三方金融、第三方仓储、第三方物流;社会资源对接平台如溯源系统对接、公共资源整合、大数据分析、风控与决策等。
其中,信息化又涉及通过对物业管理、交易结算、冷库及配套设施、检测与溯源管理的信息化,达到对场内物流、信息流、现金流的规范管理,使得工作人员、管理层、商户、买家、司机等多种角色对于信息化系统工具与方法的掌握和适应。
农贸市场的数字化,不仅是零售端店面的数字化,而是涉及到农产品产地、流通、零售端等各个环节。而对于这些环节,数据应用服务、软硬件系统的集成与传统农贸业态的结合最为突出。
大事件十:餐饮零售化加剧,探索正行式
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餐饮门店遭重创,餐饮企业销售下降7~9成,餐饮行业高房租、人力成本,而门店订单减少、工资损失、房租损失、食材损失正是这次疫情给餐饮企业带来的主要影响。而在此背景下,餐饮零售化正在大多数品牌餐饮企业中逐渐形成。
疫情期间:北京旺顺阁多家门店在外卖平台上线了“新鲜蔬菜”预定产品,消费者可直接通过外卖平台在旺顺阁下单购买新鲜蔬菜;小吊梨汤除了售卖新鲜蔬菜外,还售卖已经进行过预加工的蒜末、葱段等产品。唐宫海鲜坊则开始平价出售各类海鲜产品,并可以外送到家。眉州东坡把四川的瓜果、蔬菜、调味料、生鲜、成品、半成品通过线上平台、社群、社交等手段卖给周边社区的居民。
看似是疫情期间的降本,实际上餐饮零售化道路正在探索可行性。
不久前,西贝计划投资10亿的新品牌“贾国龙功夫菜”开进超市,以手推车的形式,在盒马“摆摊”。卖十多个西贝预包装特色菜,价格在数十元至二百多元不等。不仅是西贝,疫情的冲击下,头部餐企纷纷探求新模式突围:从海底捞卖“家庭方便菜”、旺顺阁做“社区便利店”、到眉州东坡、北京宴、长沙文和友等各大餐企进超市开“档口”……本质上,它们都是“抢占家庭厨房”这一蓝海市场。
后疫情时代,很多餐饮品牌恢复到一定程度后,都出现了停滞,即便有堂食、外卖两条腿走路,也很难恢复到100%。当“业绩增长停滞”成为新常态,寻找新的增量市场就会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而家庭厨房作为新蓝海,孕育着巨大的消费增量市场。“抢占家庭厨房”大战已经打响,未来还有很大机会。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