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 --实现城市全面智能感知
来源:大华 编辑:swallow 2021-03-10 16:37:34 加入收藏
在新基建浪潮下,资源聚合的范围和速度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广更快。我们认为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在以数据+智能定义的世界中,通过感知信息的智能提取、数据的有序流动实现业务价值链的闭环。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础,AIoT势必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
安防在智慧城市发展历程中扮演的角色
智慧城市发展历程介绍
如上图,从IBM最早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到以宁波、无锡等一批城市为试点的探索,近年来各地政府围绕“最多跑一次”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政府为引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城市治理”问题作出指示,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浙江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旗帜,在“四横三纵”框架下,运用数字技术,对施政理念、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数字广东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在“3个服务域,6个业务域,8个基础平台”框架下掀政务服务“指尖革命”,打造一体化数字政府广东样本。
上海牵住“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个“牛鼻子”,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高效处置一件事”,进一步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从各地政府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来看,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
安防在城市精细化治理建设中的扮演角色越来越重要
从IT、互联网厂商对安防的战略布局可窥见一斑。“城市要智慧,感知要智能”。如果说摄像头是整个城市的眼睛,那么物联感知是整个城市更为敏感的触角。人工智能使整个城市更加智能,即从“看得清”到“看得懂”。最早的平安城市建设,带动了城市视频监控从普清向高清发展,主要满足服务于公安打击维稳的需求,而雪亮工程则进一步推进视频监控增密提档——“城市要增密、农村全覆盖、全域都联网、前端带智能”,有效整合公安、城管、教育、环保、交通等各类领域资源,做到部门之间联防,延伸到基层治理。AI应用从先前的公安、交通为主,逐步延伸到城管、环保、水利、消防等行业,这是城市精细化治理推进的关键节点之一。
安防本质是以人为本,是建立在对人的行为轨迹有效管理之上。这些行为轨迹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静态的轨迹,即人、车、物的基本状态、属性,比如人的居住、工作场所等信息,智慧小区、智慧停车等城市细小单元的场景化建设即面向这些场景;二是动态的轨迹,即对象具体的行为轨迹,包含人、车、MAC的轨迹,智慧交通、智慧警务等城市条块建设服务于这些范围性的行为观察。从城市管理对象的要素划分,主要包含人、地、事、组织、部件等,AIoT无疑是实现城市各种信息集成、协同、全面管控的技术手段,以机代人实现城市全面感知。
AIoT在城市精细化治理建设中的位置
AIoT作为基础设施和技术组件是城市精细化治理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且地位越来越重要,主要由感知末梢、视觉中枢、场景赋能三块组成。如图所示:
AIoT感知末梢是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核心要素
社会治理服务分为有形服务和无形服务两种,有形服务指围绕“最多跑一次”开展的政务服务事项;无形服务指社会治理服务。社会深层次的问题都在冰山以下,问题充满未知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升级为社会矛盾,如何让无形服务变成有形服务,让问题在萌芽状态下,得到有效化解, AIoT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手段。泛在网的连接和AI能力可有效地将无形、非标的社会治理事件变为有形。只有将服务变得有形,社会治理才有实际抓手。通过对环保、综治、城管、水利、公共安全、市场监管、消防事件进行自动采集,然后通过事件规则引擎分发到不同的处置单位,形成评价反馈机制。
视觉中枢是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核心平台
视频资源是数字政府建设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占比最大的数据资源。在整个城市大脑架构体系中,视觉中枢、数据中枢、业务中枢构成整个技术中枢体系,而且这个视觉中枢必是云边端协作一体,提供“能看懂、能思考、能指导行动”的核心分析能力。如下图所示:
AIoT智能场景和智能化应用越来越丰富
AI+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主流应用,多元场景创新层出不穷,人工智能赋能让智慧城市各类应用更加聪明。从单一智能、局部智能、复杂系统智能,叠加应用场景。单独一台人脸相机,实现单个卡口身份确认的智能场景;在多个路口部署人脸相机,形成路人轨迹实现局部智能场景;在整个城市部署感知设备,通过人脸+人体关联,以及MAC、车等多种融合轨迹实现复杂系统智能场景。智能应用也越来越丰富,智能基础应用是指那些没有行业属性的基础应用,目前主要包括视频应用、查询应用、人脸应用、车辆应用、布控报警应用以及数据统计应用。智能场景化应用是指由具体业务场景的应用,比如小区实有人口管控、失驾人员管控、重点人员管控、上访预警应用等等。
AIoT助力城市大脑的建设向下延伸
城市大脑遵循“市-区县-部门”多级联动架构,构建了纵向到区县(市),横向到各部门的组织架构。市级以业务协同场景为主,部门以垂直业务场景为主,区县和街道更多以基层治理场景为主。
大华股份联合宁围街道打造的“宁聚蓝”智慧治理平台,以自研星辰系列产品通过整合城市分散信息资源,综合运用物联感知、AI智能、大数据、AR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创新“感知”+“智能”,“服务” +“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城市运行的感知力,基层资源的配置力,异常情形的预测力和突发事件的干预力,以事件闭环为主线,实现一张图管全局对象,一个平台多方协同,一个数据源共建共享,一套机制保障落实,满足基层自治和基层共治多场景需要,解决基层工作存在治理对象杂、主体多、力量不足等问题。
新基建下,安防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机遇
新基建开启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的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新动力。对于过去以条块建设模式为主的安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将带来体系和架构的重构。
首先5G具有广连接、大带宽特性,重构网络连接,开启万物智能,信息可以更快有效流动,云边端协作一体更流畅。
其次各省、地市、区县级都基本已经成立了大数据资源局,视频和物联作为公共数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结构化后的高价值数据,通过集约共建共享的方式将实现资源的更大和规模化应用,AI+应用将会成为下一波数据核心应用的主流。
最后各城市普遍前端智能比例不足,将直接影响城市精密智控效果,对安防企业来说还有很大市场空间。但同时各地水平层次不齐,难以有效集成。视频资源要做到共享,视频目录需要提供设备名称、类型、位置、朝向、经纬度等信息,控制权的开放还未形成制度化。
总结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会加速以城市运营中心为抓手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以新基建为智慧城市带来新动力、AIoT为城市精细化治理带来新空间、AI+为城市大脑主流新应用,构建城市治理单元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达到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同时撬动数字经济发展。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