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页
数字音视工程网

微信公众号

数字音视工程网

手机DAV

null
null
null
卓华,
招商,
null
null
null
快捷,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博论物语2023|观点面对面(下)

来源:巴可        编辑:ZZZ    2023-09-07 15:12:35     加入收藏

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使大自然更美丽,艺术给我们插上翅膀,把我们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

不过会使大自然更美丽

艺术给我们插上翅膀

把我们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上期我们从博物馆人、策展人、艺术家的角度就“博物馆数字化未来”进行思想的碰撞,获得来自多方的专业见解。本期,我们邀请营销人蔡声、媒体人唐海龙分享对视觉艺术数字化的观点。

  观点面对面(下)X-观点分享人如下:

  嘉宾:蔡声

  现在社会发展如果没有数字化将寸步难行,如今数字化行业已经成为红海。真正的发展应该是用数字化呈现什么样的内容、给参观者带来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从而产生所谓的粘客效应。所以,把内容做好再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结合,才能达到一个较好的传播状态。

  嘉宾:唐海龙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思考数字化,这不只是博物馆一个行业的事情。我觉得数字化在博物馆领域有几个不同的角度:一个⻆度是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另一个角度是数字化与博物馆的内容息息相关。对于一个做投影的人来说,我们看到白墙就想给它投影,这就是属于惯性思维,也是数字化的一种体现。

  话题发起人:吴东亮

  数字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数字化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了,博物馆、美术馆也在不断探索数字化展览的形式。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精彩的沉浸式数字化展览呈现给观众。

 

  嘉宾:蔡声

  一个运动品牌曾在户外公园的400米跑道内圈设置数字化投幕,每一个去公园跑步的人经过起始点的时候,就会被自动录影,当跑到第二圈的时候,内圈屏幕上会出现第一圈的自己身影跟随着一起跑。它用这种数字化手段表达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超越自己的永远是自己。而这种数字化技术应用,也更加给人以互动性、沉浸感。博物馆也一样,需要先有一个概念或故事,然后用数字化手段呈现出来。技术只是表达艺术的另外一种形式,这种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换了表达的工具和手段。

  嘉宾:唐海龙

  影像并不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材料或工具,它赋予了展览一种全新的形式,是一种丰满而又有活力的生命体。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与当地的特点、行业特征相结合的案例很多,这也给我们行业提出了很多课题,即服务的对象是不固定的,给数字影像科技从业者带了新鲜感。

  话题发起人:吴东亮

  数字化已经慢慢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我们的一种表现方式。不能忽略的是,画面的分辨率很重要,因为在博物馆,观众第一眼看的是画质,当然,颜色的呈现也非常重要。

 

  嘉宾:蔡声

  博物馆在数字化运用方面还欠缺一些钩子,即引发消费者的好奇、互动、体验。内容是勾起一切好奇心的原始点。博物馆承载历史的一部分、艺术展承载艺术家的观点,剩下的就是如何用更合适的技术将它串联,然后做一个数字化博物馆的长线宣传。

  嘉宾:唐海龙

  艺术与科技相互促进、艺术与技术相辅相成。博物馆给艺术灵感,这些灵感可能反哺到科技领域,也可能反哺到各行各业,技术可以让内容更好的呈现。同时,关注未来和我们服务群体的需求,也是一个重中之重的话题。

  话题发起人:吴东亮

  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它们在审美的方面交会。我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内容,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为巴可面向泛博物馆行业的独立IP文化分享平台,「博论物语」 从去年推出到现在,获得了博物馆行业及数字化展览视听行业的多方关注。

  「博论物语2023」完美收官,梦想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巴可,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或有侵权行为联系本站删除。(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可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一扫关注数字音视工程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

评论comment

 
验证码:
您还能输入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