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页
数字音视工程网

微信公众号

数字音视工程网

手机DAV

null
null
null
卓华,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9月26日!2024深圳国际MLED直显产业高峰论坛暨COB显示屏调研白皮书启动仪式乘势起航

来源:JM Insights        编辑:ZZZ    2024-08-12 09:31:53     加入收藏

Mini LED乃至Micro LED技术也正迅速走向产业化,应用领域持续从工程市场向消费类市场快速渗透。

  得益于全行业的共同努力,LED显示屏市场正在持续扩大。其中,Mini LED乃至Micro LED技术也正迅速走向产业化,应用领域持续从工程市场向消费类市场快速渗透。

  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对技术路径的选择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COB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叠加产能释放、价格下沉,COB已开始在P1.2点间距以下的显示市场与SMD形成竞争,在P1.5-P2.5间距的渗透率也在逐步提升。

  根据DISCIEN(迪显咨询)2024一季度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小间距及微间距 LED 显示屏销售额达 42.2亿,同比增长 9.8%,出货面积达近28万平方米,同比上涨13.4%。其中,COB 封装技术的份额不断增长,销售额占比达 23.4%,销量占比也已超10%,同时销量同比增长达近200%,远高于整体小间距 LED 市场增幅。

  数据显示,COB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随着LED芯片微缩化,LED显示屏已进入微间距、高刷新的超高清显示时代。COB显示产品凭借超轻薄、防撞抗压、大视角、散热能力强等优势越来越受市场欢迎。自2023年以来,COB技术的渗透率逐步提升,COB市场出货量也越来越高。

  当前COB显示市场发展非常迅猛,企业之间的产能竞赛也已经拉开帷幕。目前兆驰COB单月产能达16000平方米,新增产线陆续进场,预计9月份公司COB单月产能有望突破20000平方米。中麒光电研发总监黄志强在集摩咨询(JM Insights)5月底举办的第二届苏州国际Mini/Micro LED产业生态大会上透露,2024年中麒光电产能将达到 10000㎡/月。

  洲明科技表示,依托大亚湾科技园智造基地,洲明Mini/Micro COB生产车间可以顺利完成从固晶、封胶,到检测、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的一体化生产流程,其总体产能合计达到2000KK/月,计划COB产能每年递增30%,实现了行业内COB“自研自产自销”,规模全面领先。

  目前COB产能仍保持快速成长之势,价格快速下降,点间距小于 P1.2 领域 COB 封装技术综合成本优势已经显现,LED 显示屏 COB 整机终端均价至 24Q2 已降至 3万元以内/平米,同比降幅近30%。

  随着产能持续释放、新进入企业不断、COB开始往渠道市场渗透发展,同时产品认识度持续提升等趋势下,预计未来COB市场的竞争也会趋于激烈化,市场定位也逐渐从高端市场往中端市场渗透,应用持续下沉,呈全面抢到SMD市场之势,产品出货量仍呈快速增长之势,DISCIEN(迪显咨询)预测到2028年COB占比将超40%,销售额突破18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COB虽然前景越来越明朗,但市场正处在洗牌与融合期,当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也很多。

  首先,这是一个重资产、重创新的领域,能进入的都是实力雄厚的企业。随着面板、IT、电视、安防等跨界企业的重资投入,整个LED显示市场格局发生巨变,部分LED显示屏企业已经出局,当然也有企业做全产业链布局。

  除了资金实力的比拼外,COB显示还面临着技术层面上的难题,比如直通率、对比度、拼接与平整度、校正技术、维护成本等等,这些都需要技术创新才能实现突破。行业人士表示,克服这些问题需要上下游协同合作,强强联合。

  此外,市面上还存在技术竞争问题。COB显示产品市场还未完全打开,却遭遇了来自MIP技术显示产品的夹击。MIP技术以其投入少,无需更换产线、生产难度小,贴装效率高等优势,降低了小微间距产品的入局门槛,在小微间距显示领域,成为又一个新的封装与显示技术,并逐渐受到市场认可。因此当前市场上部分企业也布局了MIP产品,跟COB形成一定的竞争。不过,业内许多行家认为COB封装技术可以开拓P0.4及以下的Micro级间距超微距显示领域产品,它依然是未来Micro LED产品的主要技术路线。

  总体上讲,乾坤未定,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为进一步凝聚市场共识,更好地总结2024年上半年COB市场发展情况,JM Insights特联合行业知名第三方咨询机构DISCIEN(迪显咨询)在深圳举办2024深圳国际MLED直显产业高峰论坛暨COB显示屏调研白皮书启动仪式 ,本次大会专注在COB直显产业上下游,从技术创新、降本增效、产品定位、品牌商业、应用场景等不同的维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JM Insights,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或有侵权行为联系本站删除。
扫一扫关注数字音视工程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

评论comment

 
验证码:
您还能输入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