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巨头为何纷纷押注 RGB-Mini LED?
来源:Display 编辑:ZZZ 2025-04-08 08:44:24 加入收藏 咨询

所在单位: | * |
姓名: | * |
手机: | * |
职位: | |
邮箱: | * |
其他联系方式: | |
咨询内容: | |
验证码: |
|
从卷分区到卷规模,新一年,在Mini LED背光赛道上,电视品牌龙头今年纷纷亮出他们的新大招——相继推出RGB-Mini LED量产机型。为何全球TO4电视品牌都在力推RGB-Mini LED方案?背后释放出哪些信号呢?
基于此,行家说Display将从以下三大问题展开探讨:
1)TOP 4电视品牌的进度如何?
2)RGB- Mini LED方案与普通Mini LED有何不同呢?
3)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
01
全球TOP 4电视品牌力推,RGB-Mini LED技术正式走向市场
在今年年初的两大消费电子展会中,海信、TCL、三星、索尼先后展出了RGB-Mini LED方案产品。
海信在CES上首次推出了搭载RGB-Mini LED技术的116吋TriChroma LED TV,随后2月在国内正式展出RGB-Mini LED电视100UX;3月底,海信发布了全球首款RGB-Mini LED 电视,其中116 英寸 UX RGB-Mini LED电视售价99999元,现已在京东开启预约,85、100 英寸低配版本,售价分别为27999元和49999元,不过暂未上架。

今年CES上,TCL展出的RGB-Mini LED电视原型机。据供应链消息,TCL较早就进行了RGB-Mini LED方面的研究;TCL即将量产的旗舰X系列新品将继续采用万象分区技术,并引入RGB-Mini LED技术。

三星同样也CES 2025上展出其RGB Micro LED电视(背光)原型产品,采用微型RGB三色LED背光技术路线。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已将该技术路线纳入2025年电视产品线,并计划在今年推出75/85/98英寸(8K)规格的RGB Micro LED电视。

索尼3月中旬在东京总部正式宣布了自己的RGB-Mini LED电视技术,并展示了一台75英寸的原型机,紧接着借助AWE展会在国内发布RGB-Mini LED技术。不过遗憾的是,索尼并没有把该技术纳入2025年产品线,而是表示该技术电视于次年才会上市。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RGB三维控色技术正式走向市场,全球前四的电视厂商,即将在该技术领域展开直接的竞争。但这一次,国产电视品牌走在前面。
02
布局RGB -Mini LED的底层逻辑
1、从RGB-Mini LED技术本身出发。
传统Mini LED背光由多颗灯珠组成的,一颗灯珠发出单一的颜色。而RGB-Mini LED方案是在同一灯珠内集成了三色LED芯片,即通过直接混合三原色光线生成目标色彩,取代传统白光LED依赖KSF荧光粉/量子点转化的显色模式——这一技术被业内视为“液晶显示的终极进化”,甚至挑战QD-OLED的画质天花板。
且综合海信、TCL、三星、索尼等公开信息来看,RGB-Mini LED方案核心优势在于色彩精准度和色域覆盖率等画质方面的突破性提升,同时该方案通过独立驱动RGB三色光源,规避了量子点光衰问题,提升产品使用寿命。

来源:《2025 MLED消费与汽车应用白皮书》
虽说该技术的核心是将单色的LED背光升级到了RGB-Mini LED,但从技术及效果来看,与传统的Mini LED背光存在明显的差异,最关键部分主要来自于发光芯片(RGB-LED背光芯片)与传统的控光芯片。
以海信为例,其攻克了这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海信的RGB-Mini LED芯片由旗下乾照光电自研,解决了RGB三色芯片应用中的效率、寿命、色偏、色纯等关键瓶颈,目前已经实现量产应用。
二是海信RGB光色同控画质芯片,解决了升级为RGB-Mini LED背光系统后,显示设备面临控光与三基色协同调控的双重技术挑战。另外,海信采用RGB背光和液晶面板双重控光的架构,重新定义了以画质芯片为核心的全链协同的系统,实现背光与图像的极限同步。

同时据业内消息,TCL在Mini LED产品线的控光控色部分,采用了FPGA芯片方案,核心是通过自主研发的「全域光晕控制技术」突破传统ASIC芯片的算力限制。
这也是为何前文所说的,这一次,国产电视品牌走在前面。
一个很直观的例子:海信UX系列RGB Mini LED电视正通过三色芯片独立控光,在10%窗口下的峰值亮度达4000尼特,比同级普通Mini LED(约2500尼特)提升60%。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该电视已在3月底上市。

2、从产业技术竞争局面角度。
当前,2024年Mini LED电视在家电补贴、大型体育赛事、游戏营销、购物节等多重利好因素拉动下,渗透加速。据行家说Research数据显示, 2024年Mini LED背光TV整体出货量为820 万台,相比2023年实现翻倍增长。

且在今年开端,13省份延续“家电补贴”政策短期来看,Mini LED TV销量仍会持续增长,但不再是高速增长;从长期来看,Mini LED背光技术已进入“稳步爬坡复苏期”,并呈现出向标配化发展的趋势。
但主流品牌的Mini LED产品在分区数量和峰值亮度上“军备竞赛”激烈,差异化空间收窄,亟需技术升级突破。同时,OLED技术的成本降低和显示效果优势使其在高端市场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而RGB-Mini LED出现,有望成为TV品牌溢价的新抓手,另外RGB-Mini LED在亮度、寿命和成本上更具潜力,有效应对OLED的竞争压力。
03
行家说Research总结
综上所述,RGB 三基色背光系统实现了对传统 Mini LED 的跨越式升级;该技术简化了Mini LED 电视结构,进一步凸显 Mini LED 在对比度、低功耗和大尺寸方面的优势,还优化了厚度,有望推动产业良性迭代。
目前,全球 TOP4 电视品牌均已入局,这将成为Mini LED 行业技术革新的重要信号。尤其是液晶显示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受外界影响可能在今年进入新一轮周期,行业需要新的技术突破来推动产业升级。RGB - MiniLED 作为液晶显示技术的创新方向,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增长点 。在此背景下,行家说Research大胆推测:
1)2025 年是RGB Mini LED电视应用元年:2025年将成为RGB Mini LED电视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是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应用开启元年。虽然距离全面普及仍有距离,但主流品牌已开始积极布局:索尼、三星等头部厂商率先推出量产机型,终端应用正式落地。不过,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双芯"架构的优化、信号串扰问题的解决以及产业链协同效率的提升,仍是行业必须跨越的技术门槛。当前较高的成本结构也预示着,这项技术的成熟仍需经历市场培育期。
2)未来会有更多厂商将加入阵营:海信等厂商已率先布局 RGB Mini LED 电视,鉴于这一技术为 Mini LED 电视带来的新发展契机,预计会有更多厂商跟进。
3)国产供应链有望抢占先机:在推进Mini LED技术实现量产与成熟化的道路上,除了终端品牌致力于高端市场的深耕与持续教育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也需加强协同效应。这一场技术升级不仅是显示方案的竞争,更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之战。而国产供应链凭借其强大的制造能力、灵活的市场反应速度以及对本土需求的深刻理解,有望率先把握新兴技术和市场趋势带来的机遇,从而抢占市场先机,取得竞争优势。
如今,一个关键问题浮现: RGB-LED方案还存在哪些制造难点呢?相关供应链又该如何做好配合?
评论comment